把奋斗的青春镌刻在云端天哨
来源:中国军号
把奋斗的青春镌刻在云端天哨
——“甘巴拉英雄雷达站”在党的指引下接力奋斗纪实
杨进 李再华 邓栋之
仲夏之夜,海拔5000多米的风雪高原,一场体系对抗演练悄然打响。一支雷达机动分队全副伪装穿过险峻山岭,挺进荒野无人区。
“敌”机在哪里?目标特性是什么?地导分队需要哪些信息?辗转10多个小时,带队负责人张冬深知此次体系联合训练的重要性,一直思考着如何将“天眼”与“铁拳”紧密协同起来。抵达预备阵地,他立即组织官兵预警组网,将“敌”坐标信息分发给某地导部队。
数秒后,一枚导弹从数十公里外模拟发射,穿过层层防线,精准射向靶标。“命中!命中!”结果传来,指挥室内一片沸腾。“甘巴拉英雄雷达站”官兵又打了场胜仗。
飘扬的旗帜(马冰 摄)
作为世界上海拔最高的人控雷达站,这个站有着光荣的历史,1994年中央军委授予该站“甘巴拉英雄雷达站”荣誉称号,立起了精神的标高。新时代新征程,甘巴拉装备升级,任务转换,但一代代甘巴拉官兵“甘愿吃苦、默默奉献、恪尽职守、顽强拼搏”的精神没有变。他们景从党的号令,坚守在海拔5374米的雪峰之巅,支撑空防预警一线,保障日常体系训练,托起西藏与周边地区的空中桥梁。
6月下旬,“空军红色地标巡礼”活动走进“甘巴拉英雄雷达站”,再探他们的时代风采。
铁心向党扎根奋斗
1962年,部署江浙一带某部官兵跋涉4000余公里挺进雪域边疆。1965年10月,甘巴拉雷达站组建命令下达,两年内就将雷达天线架上山顶。
上世纪70年代,甘巴拉官兵检修雷达天线
甘巴拉,海拔5374米,藏语意为“不可逾越的高山”。这里自然条件恶劣:酷寒,最低能达零下35℃;狂风,8至10级大风每年要刮9个月。最难耐的是缺氧,空气含氧量不足海平面的一半,头痛、恶心、失眠等高原反应挥之不去。
“党让守边疆,万难也不辞!”面对环境的巨大反差,一些干部战士出现思想波动,首任支部书记、指导员刘宗峰深知,这个时候更需用党的理论统一思想、引领行动。白天,大家忙着建阵地、战斗值班。晚上,他就组织理论学习,干部与战士结对、党员与非党员结对、老兵与新兵结对、文化高的与文化低的结对,人人分享如何用党的理论解决个人思想问题、连队建设难题。
“扎根冰峰,最根本的还是完成党和人民赋予的任务,这是我们的价值所在。”夏勇武回忆说,在党的理论指引下,大家明白了“守山头”的重要意义,以“钢钎打不进,人也要扎根”的决心意志在生命禁区,擦亮了雪山明眸。
身在边关心向党,缺氧不能缺思想。该雷达站注重用党的创新理论建站育人,坚持“支部建在连上更要强在连上”,深入开展“学强军思想、当甘巴拉传人”实践活动,每周组织集中学习,每半月开设“5374学习课堂”,全站形成了支委带头、交流互助、学用结合的传统,探索出“学思想、谈感悟、找差距、立标准、促行动”五步法,以思想进步带动全面进步。
一颗红心永向党(马冰 摄)
雷达操纵员白涛,入伍前是地方小学老师,来到部队一心想要成为一名军官,但考试因2.1分之差遗憾落榜,失望之余打算干两年就回家。
在“5374学习课堂”,白涛学习了习主席关于奋斗观的系列重要论述,重温了前辈许正兵光荣牺牲在阵地的英雄事迹。“在甘巴拉的经历,比学历更重要。”强军思想的指引、先进事迹的感召,让白涛立志当一名甘巴拉的好兵!他刻苦训练成为专业大拿,还发挥特长为大家授课,《铁心跟党走、岗位勇担当、热血青春让信仰之花在高原绽放》一课被空军机关评为优质视频网课,个人也被战区空军评为“优秀政治教员”。
在阵地举行庄严的升旗仪式。(余红春 摄)
那年,甘巴拉雷达站编制调整,人员分流、岗位调整的考验摆在每名官兵面前。站党支部及时召开支委会、党员大会,谈心交心,引导大家辨清大我与小我、奉献与获取的关系,坚定支持改革、投身改革。“甘巴拉精神铭刻心里,走到哪里都是甘巴拉传人。”戴云松在站里工作多年,打起背包就出发、到了新单位就展开训练。
一代代甘巴拉人,一颗红心交给党,锚定一流创佳绩,连队连续30年保持先进,荣立集体二等功3次、集体三等功3次,16人次受到空军以上表彰,党支部被中央军委评为“全军先进基层党组织”,连队2022年被评为空军首届“空天先锋”。
担当使命向战奋斗
“丁零零……”清晨,当第一缕阳光洒向雪山之巅,刺耳的警铃响彻云端。排长唐维荣带领人员,沿着84级战备台阶,快步冲上阵地。
在三步一喘的冰峰雪岭,甘巴拉向战奔跑的步伐从未减速。增开雷达、调整频率、定向扫描……唐维荣平稳住呼吸,下达口令指挥各席位协同操作,一张天网铺向长空,微弱光点显现荧屏。
建站近一个甲子,甘巴拉坚持“开机就是战斗,值班就是作战”,天线一直在旋转、战备一刻不停歇,构筑起敏锐高效的防空网。
官兵正在录取目标诸元(余红春 摄)
仗怎么打,兵就怎么练。在甘巴拉,常常会听到官兵们口口相传的一个词——“甘巴拉标准”。现任站长余建钊,在义务兵期间参加空军专业比武就夺得第一,可刚接任主官时对于这个标准感触还不深。一次新兵放单考核,他看到几名新兵以大纲满分标准通过,心里格外高兴。可此时,一位老班长却站了出来,当场演示了动作流程,以远超大纲规定的标准提醒大家切忌自满,脑子里立起“甘巴拉标准”。
从这一刻起,余建钊明白了甘巴拉的标准意味着:追求卓越、不断超越,没有最高、只有更高。在甘巴拉,义务兵专业考核按军士骨干标准来掌握,军士骨干按训练尖子来要求,训练尖子必须向“一专多能”升级。
面对上级推行新的训练模式,官兵们值班依托任务练、平时组队练、晚上自主练,周考核、月比武,各个专业、所有人员都在群众性练兵热潮中。
从难从严训、瞄准实战比,不断推升部队战斗力。近几年,该站有12人次在旅比武中夺得“擂主”,连续荣获军事训练一级单位。
然而,甘巴拉并不满足于平时的优秀,更渴望着重大演训任务的战绩。雷达情报分析技师唐可忘不了第一次走出雪山参加体系演习的经历。第一个演习日,雷达显示屏上各类光点交错,情况更为复杂。突入其来的电子干扰更让参演人员手忙脚乱。
甘巴拉连“生命禁区”都能征服,怎么能在打仗本领上掉链子?唐可带队研究各类目标雷情特性,主动向兄弟部队骨干请教,对照资料、调阅录像、一帧一帧对比分析,一遍一遍模拟练习,逐步找回战斗状态。接下来的演练日,他们连续准确提供雷情保障,助力任务分队获评优秀。
一次次走进新战场,更一次次打开新视野。那年,该站派出3名骨干前往东部某雷达站参加轮训,从“守望高山”到“面朝大海”,面对截然不同的战场环境,变化多样的“敌情”空情,他们直言打开眼界、收获良多。
回到单位,全站人人对照检查,反思差距,围绕“我们距离打赢还有多远?”谈认识、明目标、定措施,紧前推进“多批目标掌握方法”研究,探索出合理分工、协同密切,分清批次、突出重点等战术战法。
近年来,他们又加速融入体系训练大形势,苦练口报、心算俯仰角等基础课目能力,深研武器装备全功能运用,强训重难点内容,不断提升情报准确率,雷达组网预警能力稳步加强。
拼搏进取创新奋斗
初夏的晚上,雪山脚下的连队格外宁静,晚点名后,学习室内亮起明灯。指导员张素然走上讲台,点开一组某全军英模单位官兵战风斗雪的画面开始解说,向大家介绍外出调研学习后的心得体会。
如何在新征程上创造新成绩,而不是守在功劳簿上过日子?面对成绩,甘巴拉人头脑格外清醒冷静。今年,他们就专门开展“先进学先进、典型学典型”活动,组织党员骨干到全军英模单位观摩学习,集中观看系列宣传片,结合“新时代奋斗观”大讨论,引导大家跳出甘巴拉看甘巴拉,找准奋斗强军向一流的攻坚新路。
指挥班子正在研判空情(余红春 摄)
“以装备更新带动思维更新,以训练先进带动全面前进。”支部一班人给出答案,要加快从“甘愿身体吃苦”向“主动思想刻苦”转变。
一次次装备迭代,一次次战训模式升级,全站官兵换脑转型不断加速提质。
面对焕然一新的专业术语,密密麻麻的操作面板,代码编程的专业软件,让雷达操纵员郭洪波一时“傻了眼”。
“弄不透新装备,算不上合格的甘巴拉兵。”郭洪波一有时间就钻进装备琢磨,跟着工厂师傅学,记录操作要领和技巧;晚上,翻阅资料研究,默写原理、描画流程,一会儿沮丧,一会儿兴奋。为了弄懂符号代码,他专门把缩略语记在小本上,不懂的就问年轻同志,直到每个疑点都解开、每个问号都拉直。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一次次“烧脑、换脑”,郭洪波再次拿到值班资格,并能熟练运用和排除故障。
在向战发力中,他们又开启了“守山头”到“动起来”的转型跨越。雷达技师赵发宝第一次“出门”就遭遇了“滑铁卢”。
那天,机动分队闻令而动,比照教科书上教的展开伪装防护。然而,任务尚未结束,导演部便传来消息:“位置暴露,伪装失效。”
“不可能!”赵发宝对着打分标准反复核对,没有找到一处明显扣分项,当即提出异议。
“伪装很好,但忽视了车辙印。”导演部将无人机拍摄的侦察图片发来。只见戈壁滩上两条车轮碾翻黄土后,隐隐留下一条印痕。
大家心服口服,又举一反三深入查找演练考核中暴露的问题,邀请无人机部队对雷达阵地实施侦照,倒逼伪装防护能力不断提升。
时间就是生命,向着打赢冲锋一直在路上。晨雾中,一声急促的战斗警报响起。司机兼电工申董初第一个全副武装,跃入雷达天线车驾驶座位,发动引擎带头驶出营区。
抵达阵地,指挥员一声令下:“架设装备!”全体官兵平阵地、拉天线、架电台,数分钟后空中“敌”情态势尽收眼底。
“又快了一些!”看看手上钟表,申董初喘着粗气说,脸上露出笑容。他说,机动分队常年深入高海拔地区,大家在极度缺氧中拉升身体极限,高原战斗力越来越强。
机动分队铁路行军(郑磊 摄)
事实上,这些年全站官兵为了提升机动速度,也是想尽办法,一个动作经常要练上百遍,多角度架摄像机全程录像,事后集中复盘一帧一帧抠细节。“快点、再快点”成为每个人的应战姿态。
一次演习,他们以小编组挺进大漠戈壁,连续完成两个72小时作战保障和3个实弹打靶波次任务,战法训法取得了新突破。
坚韧顽强永远奋斗
光辉奋斗路,永恒甘巴拉。在雪山阵地上,有一面战斗墙,镌刻着建站以来在此服役的官兵名字;在山下站部营房,有一面戍边墙,张贴着一代代甘巴拉官兵和家人的寄语。半个多世纪以来,一茬茬官兵来到甘巴拉,接力奋斗,接续奉献。
“雪山兵王”王胜全,在甘巴拉战斗了28年,先后维护了8型雷达装备,参与一系列重大演训任务。
甘巴拉雷达站原一级军士长王胜全抚摸日夜守护的雷达装备,思绪万千。(宋强军 摄)
去年底,他光荣退休,基地专门为他举办了退役仪式。就在下山前,他独自一个人走向山坡,在可以看到雪山和羊湖的地方,特意找了些石块,郑重地摆了两个字:一个“兵”字、一个“王”字。老兵面对着雪山、碧湖大声地说:“有一个姓王的兵,这里守了28年,现在他要走了,这些石头就代表他,继续在这里站岗吧!”
甘巴拉就是有这样一种魔力,让一代代甘巴拉人魂牵梦萦。退伍老兵龙扶国,在甘巴拉当过12年炊事员,离开部队后又把儿子龙兵送到甘巴拉。
龙兵没有辜负父亲的希望,主动学习驾驶技术,当上了司机兼电工,经常跟随任务分队驰骋雪域天路,展现出“一专多能”军士的新光彩。
虽然离开了甘巴拉,但一代代甘巴拉人在各行各业都发扬着“甘巴拉精神”,不断创造新的奋斗业绩。有的还用自己的方式表达着对甘巴拉的眷恋,在一个个子女的取名中,就能看出一颗“兵心”:高蕾,意为高原雷达兵,像格桑花一样绽放;朱雪菲,意为雪域高原雪花纷飞、花草芬芳;胡思雅,意为思念就像那流淌不息的雅江水……一个个美丽的、浪漫的、温暖的、充满诗意的名字,饱含着对甘巴拉的挚爱!
在甘巴拉人心里,阵地就是忠魂、战魂、兵魂所在。新兵下连、老兵退伍,成立日、授称纪念日,都会在阵地上组织庄严仪式,用心领悟16字甘巴拉精神,在穿越时空中实现精神共振同鸣。连队总结形成甘巴拉《带兵10法》《好班长10条》育人传统,以浓浓的党味战味兵味情味,将一茬茬官兵紧紧团结在一起。
雷达操纵员刘卓民入伍后,高强度工作心脏承受重负,6年后做了搭桥手术。医生叮嘱他减少剧烈运动,连队安排他在山下值班。
回到连队休养期间,他经常远眺雪山,盼望着重返阵地。他向医生咨询康复方法,加强科学锻炼,不到半年,重新登上阵地,并担负战备值班。这几年,无论是重大任务还是比武竞赛,他都冲锋在前。刘卓民骄傲地说:“甘巴拉给了我一颗铁心脏,什么困难都扛得住!”
“千里眼”守望着祖国苍穹(朱元强 摄)
一朝甘巴拉兵,一生甘巴拉人。“甘巴拉总会给予我们无穷力量。”某雷达站陈站长曾在甘巴拉任职,几年前作为骨干种子输送到兄弟单位。在这里,他发扬“甘巴拉精神”,参与并推动兵种间协同防空模式创新,被空军评为“空天先锋”。
一代接着一代干,一个高度向另一个高度进发。晨曦微露,金色阳光洒满雪域高原,一支机动分队从甘巴拉雷达站再度出征。为了英雄的旗帜永远飘扬,为了甘巴拉精神永放光芒,他们向着如期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加速转型冲锋,在新征程上奋力谱写崭新篇章。
(中国军号出品)
坚守,在5374米的雪山之巅
图①:官兵们高擎英雄的旗帜,前往阵地开展教育活动。
马 冰摄
图②:连队原雷达技师、一级军士长王胜全退休前最后一次上阵地检修装备。
朱元强摄
图③:官兵们正在执勤。
朱元强摄
图④:机动分队行军。
郑 磊摄
头顶边关月,心怀家与国。坚守在天南海北边防线上的官兵们,用青春和热血守卫着祖国的神圣领土,为党和人民锻造起卫国戍边的钢铁长城。即日起,国防版推出“走进新时代边关”系列报道,记者实地探访边防一线任务部队,聆听官兵们扎根边防、守卫边防、建功边防的故事和心声。
——编 者
“敬礼!”
6月24日,在海拔5374米的阵地上,随着雄壮的国歌响起,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冉冉升起。这是一次特殊的升旗仪式——
在中央军委授予西部战区空军某旅“甘巴拉英雄雷达站”荣誉称号30周年前夕,20多位退役老兵回到曾经战斗过的地方,与年轻的雷达兵一起,在雪山之巅,迎风肃立,向着国旗深情致敬!
这座世界上海拔最高的人控雷达站,有着光荣的历史。自1965年10月建站以来,官兵以顽强意志,战风雪、抗缺氧、斗严寒,扎根雪域高原,出色完成各项任务。1994年6月28日,中央军委授予该站“甘巴拉英雄雷达站”荣誉称号。
岁月变迁,雪山巍峨。尽管装备升级、任务转换,但一代代甘巴拉人“甘愿吃苦、默默奉献、恪尽职守、顽强拼搏”的精神依旧没变。他们在党的指引下接力奋斗,支撑空防预警一线,托起西藏与周边地区的空中桥梁。
扎根——
“钢钎打不进,人也要扎根”
甘巴拉,藏语意为“不可逾越的高山”。盘山而上的公路,像一条在崇山峻岭之间缠绕的飘带。经过近200道弯,直冲云霄的雷达天线防风罩矗立在眼前。
走下车,天空湛蓝,日头高照,强光打在脸上,睁不开眼。同行的人感叹:“甘巴拉,甘巴拉,伸手把云抓。果然名不虚传!”
不一会儿,狂风大作,电闪雷鸣,竟又下起了冰雹。66岁的老兵徐红旗说:“高原之上,阴晴不定,常年如此。酷寒,最低能达零下35摄氏度;狂风,8至10级大风每年要刮9个月。最难耐的是缺氧,头痛、恶心、失眠等高原反应挥之不去。”
“1962年10月,部署江浙一带某部官兵翻山越岭,行军4000多公里,挺进边关一线。”走进荣誉室,徐红旗站在“甘巴拉英雄雷达站”荣誉锦旗前,为年轻官兵讲述起老一辈甘巴拉人的故事。
1965年10月,上级命令他们在高原组建雷达站,担负预警空防任务。阵地勘测选址时,由于山坡陡峭,时任参谋张在安和战友们只能手脚并用。一次次攀爬,导致有的官兵手指甲脱离皮肉、鲜血淋漓。“就这样,给雷达安下了家。”徐红旗激动地说。
“雷达天线第一次在阵地架设成功,就被狂风吹得乱转,如何固定天线?只好打地桩。由于冻土太硬,铁锤一次只能打进1厘米,官兵们喊着号子轮换上场。”徐红旗说,“靠着这股‘钢钎打不进,人也要扎根’的决心,高原上空有了一双守护祖国空防的眼睛。”
看着一张张泛黄的老照片,听着老兵声情并茂的讲述,年轻战士们眼眶湿润。“扎根冰峰,坚决完成党和人民赋予的任务。”90后雷达操纵员白涛的话掷地有声。
白涛大学毕业后在一所小学任教,为了实现自己卫国戍边的梦想,参军入伍来到甘巴拉。前些年,报考军校的他,因2.1分之差遗憾落榜,萌生了退伍的念头。
那段时间,白涛干什么都提不起劲。“当不了军官,难道就不能当一个好兵吗?”班长唐可拉着白涛来到荣誉室,对他说,“在我们甘巴拉阵地上,每到夏天,石头缝里都会开出一朵朵小花,无论是烈日炙烤还是狂风暴虐,他们都倔强地生长着。”
“选择扎根雪域高原,便选择了迎着困难,奋斗前进。”一番话醍醐灌顶。从那以后,白涛铆足了劲,深入学习党的创新理论,精学装备操作,不仅成了业务骨干,还成长为一名政治教员。
学之愈深,信之愈坚。白涛心中模糊的答案渐渐明晰,把“扎下根成长,沉下心奋斗”写在了笔记本上。
身在边关心向党。近年来,连队坚持“支部建在连上,更要强在连上”,每周组织集中学习,每半月开设一次“5374学习课堂”,学思想、谈感悟、找差距、立标准、促行动,以思想进步带动全面进步。
在“5374学习课堂”一次关于青春奋斗的讨论中,白涛有感而发:“无论顺境逆境,身处哪个岗位,只要将个人奋斗的‘小目标’融入强军事业的‘大蓝图’,在平凡的岗位上,同样能实现价值。”
一代代甘巴拉人,锚定一流创佳绩,连队连续30年保持先进,荣立集体二等功3次、集体三等功3次,16人次受到空军以上表彰,2016年被中央军委评为“全军先进基层党组织”,2022年光荣当选空军首届“空天先锋”。
向战——
“快一秒发现空情,就快一点获得先机”
晨雾中,一声急促的战斗警报响起。司机兼电工申董初全副武装,跃入雷达天线车驾驶座位,发动引擎带头驶出营区。
抵达阵地,指挥员一声令下:“架设装备!”全体官兵如猛虎下山,铲泥土、平阵地,拉天线、架电台,各战位协同操作,一张天网铺向长空,空中“敌”情态势尽收眼底。
在三步一喘的雪山之巅,官兵们向战奔跑的步伐从未减速。
“又快了些!”看看手上的表,申董初喘着粗气说,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他说,机动分队常年深入高海拔地区,大家在极度缺氧中突破身体极限,战斗力越来越强。
站长余建钊说:“战场上,时间就是生命。快一秒出动,快一秒发现空情,就快一点获得先机。”
仗怎么打,兵就怎么练。在甘巴拉,常常会听到官兵们说起一个词——“甘巴拉标准”。余建钊,在义务兵期间参加空军专业比武就夺得第一,可刚接任主官时对于这个标准理解得还不充分。一次新兵放单考核,他看到几名新兵以大纲满分标准通过,心里格外高兴。可此时,一位老班长现场展示了远超大纲规定的标准,用行动提醒大家切忌自满。
从这一刻起,余建钊明白了,甘巴拉的标准意味着:追求卓越、不断超越。在甘巴拉,义务兵专业考核按军士骨干标准来掌握,军士骨干按训练尖子来要求,训练尖子必须向“一专多能”升级。
从难从严训、瞄准实战比,不断推升部队战斗力。近几年,该站有12人次在旅比武中夺得“擂主”,连续获评“军事训练一级单位”。
甘巴拉官兵并不满足于平时的成绩,不断在重大演训任务中锤炼本领。唐可忘不了第一次走出雪山参加体系演习的经历。第一个演习日,雷达显示屏上各类光点交错,情况复杂。突如其来的强电磁干扰让参演人员压力骤增。
甘巴拉人连“生命禁区”都能征服,怎么能在打仗本领上掉链子?唐可带队研究各类目标特性,主动向兄弟部队骨干请教,调阅录像一帧一帧对比分析,一遍一遍模拟练习。接下来的演练日,他们准确提供空情保障,助力任务分队获评“优秀”。
一次次走进新战场,更一次次打开新视野。那年,该站派出3名骨干前往东部某雷达站参加轮训,从“守望高山”到“面朝大海”,面对截然不同的战场环境,变化多样的“敌情”空情,他们直言“大开眼界、收获良多”。
回到单位,全站人人反思差距,围绕“我们距离打赢还有多远?”谈认识、定措施,紧前推进“多批目标掌握方法”研究,探索出分工合理、协同密切的多套战术战法。
近年来,他们又加速融入体系训练,深研武器装备运用,强训“抢报第一点”、捕捉“低慢小目标”等重难点内容,不断提升情报准确率,雷达组网预警能力稳步加强。
仲夏之夜,一场体系对抗演练悄然打响。一支雷达机动分队全副武装,快速出动,挺进无人区。
“敌”机在哪里?地导分队需要哪些信息?带队负责人张冬一直思考着如何将“天眼”与“铁拳”紧密协同起来。抵达预备阵地,他立即组织官兵预警组网,将“敌”坐标信息分发给某地导部队。
数秒后,一枚导弹从数十公里外模拟发射,穿过层层防线,精准射向靶标。“命中!命中!”结果传来,指挥室内一片沸腾。“甘巴拉英雄雷达站”官兵又打了场胜仗。
接力——
“甘巴拉人,把责任和使命摆得最高,也看得最重”
“离开甘巴拉的200多个日夜,我时常想起这里的一草一木。”去年年底退休的老兵、一级军士长王胜全,穿着挂满军功章的军装,再次回到自己坚守了28年的阵地,不禁感慨万千,“今天,我终于又回到了这个让我日夜想念的地方!”
“这么苦,为什么能坚持这么久?”面对记者的提问,王胜全并没有正面回答,而是说起了一个让他记忆深刻的人。
时间的指针拨回1994年10月10日,王胜全第一次上阵地值班。“那天,心情十分激动,可稍微一动就感觉头昏脑涨,喘不过气。但我发现,身边的战友们并不怕苦,每次都抢着上山。”
当时的雷达技师胡大庆告诉王胜全:“在阵地值班,不仅锻炼本领,更考验意志。在甘巴拉,只有上了阵地,才算合格的兵。”
那天,在胡大庆即将下山交班的时候,恰巧一部雷达突发故障,但阵地上只有他一个技师在。“交班不交故障,没有什么比空情保障更重要。”胡大庆决定留在山上,带着大家维修装备。故障排除后已是第二天清晨,大家嘴唇乌紫,太困太累,靠在椅子上就睡着了。
“那一刻,我一下子明白了,甘巴拉人,把责任和使命摆得最高,也看得最重。”从那以后,王胜全咬紧牙关,努力完成一项项空情保障任务,先后维护了8型雷达装备,成了这里服役时间最长的兵。
去年底,他光荣退休,基地专门为他举办了退休仪式。仪式结束后,他独自一个人走向山坡,用石块郑重地在那里摆了一个字——“兵”。
甘巴拉人有一股执着,人人都有不服输、敢超越的劲头——
装备迭代,面对新的专业术语,密密麻麻的操作面板,代码编程的专业软件,雷达操纵员郭洪波一时“傻了眼”。
“弄不透新装备,算不上合格的甘巴拉人。”郭洪波一有时间就钻进装备琢磨,跟着工厂师傅学,记录操作要领和技巧,直到每个疑点都解开、每个问号都“拉直”。
只有坚定“必解”的信念,才能拿出“有解”的办法。一次次装备迭代,一次次战训模式升级,全站官兵换脑转型不断加速提质。
甘巴拉站有一种力量,塑造了甘巴拉人顽强坚韧的性格——
雷达操纵员刘卓民入伍6年,因在高原长期高强度工作,心脏不堪重负,做了搭桥手术。医生叮嘱他减少剧烈运动,连队便安排他在山下值班。
回到连队休养期间,他经常站在站部,远眺阵地。他向医生咨询康复方法,加强科学锻炼,又重新登上阵地。这几年,无论是重大任务还是比武竞赛,他都冲锋在前。
刘卓民骄傲地说:“甘巴拉给了我一颗‘铁的心脏’,什么困难都扛得住!”
光辉奋斗路,永恒甘巴拉。
在雪山阵地上,有一面战斗墙,镌刻着建站以来在此服役的官兵的名字;在山下站部营房,有一面笑脸墙,张贴着一代代甘巴拉官兵和家人的寄语。
“把青春献给甘巴拉,值!”“你在雪山那头支教,我在雪山之巅值班。”……每一个名字、每一句寄语,背后都有一段感人至深的故事。
雪山见证,信念传承。半个多世纪以来,一茬茬官兵在离天最近的哨卡,用青春、热血和生命,忠诚守护着祖国空天的安宁。
(邓栋之参与采写)
版式设计:张丹峰
来源:人民日报
相关问答
机械司机能兼任电工吗?
如果此人会电工技术而且持有《电工特种作业操作证》就可以兼任电工。如果此人会电工技术而且持有《电工特种作业操作证》就可以兼任电工。
电工和开车的区别?
开车危险。理由大概像飞机比汽车安全一样,虽然前者所处环境有风险,但正因为如此其安全保障考虑更全面一些。后者虽然环境稳定却更容易出事。电工的话只要有完...
电力司机跟半挂车司机哪个工作更好?
两者相比,当然是电力司机好,电力司机一般都有保险,福利待遇齐全。工作劳动强度相对轻松,收入还算不错。半挂司机就不行了,基本上是给私人老板打工,劳动强...
老师,安排员工外面学习叉车司机和高压电工的培训,总金额13...
[回答]可以通过应付职工薪酬职工教育经费过渡下
工作,电工好还是叉车司机好?
我自己也做了几年的维修电工,一个月有三五千不成问题!个人觉得电工大部分时间轻松自由,而且是很多人求你办事,那感觉不一样,以后技术提升还可以考中高级,...
30转行学电工还是开货车好?
学开货车好,开货车虽然辛苦,但是给的钱多,攒钱速度够快几年就能买个货车,自己当车主。以后还能做车队物流行业。前途也很好。电工只能保证饿不死,平常比较清...
车没电了,师傅们谁知道附近搭电的_卡友助手_卡车之家
[回答]先问问当地司机师傅,再自己找找修车的
人事代理编制的在职人员可以报考公务员吗?
事业编制就是指事业单位的人事编制。有些行政机关也有事业编制,主要是指司机、电工、炊事员、锅炉工等后勤人员,不属于公务员。公务员从事的主要是国家行政事...
司机是特殊工种吗,能提前退休吗_法律问答—华律网
[回答]答:按现行的国家规定,单位司机不在特殊工种目录范围,故不属于特殊工种。单位司机,按照国家规定,不在办理提前退休范围。但不同行业不同企业的规定及...
修大车和电工哪个有发展前途,本人对电工不敢兴趣,可听说电工比修大车更有前途,到底该选择哪个,哪个前途好?
如果你不感兴趣,那还是修大车好,电工没有兴趣,很难学得好,大车,市场面较小,而且很多司机都是到固定的一家去维修。如果你不感兴趣,那还是修大车好,电工没有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