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头条

哈工大电工电子 捷报+N!哈工大深圳校区学子又双叒叕获奖啦!

小编 2024-11-25 培训头条 23 0

捷报+N!哈工大深圳校区学子又双叒叕获奖啦!

深圳商报•读创客户端首席记者 吴吉 通讯员 谢梁晖

近期,哈工大深圳校区师生捷报频传,在各类比赛中获奖不断。

中国大学生物理学术竞赛

第十五届中国大学生物理学术竞赛(简称CUPT)近日在西安举行,经过三天五轮的激烈角逐,哈工大深圳校区代表队以总分第八名的成绩荣获全国一等奖,并首次夺得最佳女生奖。这是哈工大深圳校区在该项赛事中连续四年获得全国一等奖。

本届中国大学生物理学术竞赛由中国大学生物理学术竞赛组委会主办、陕西师范大学承办,吸引了来自全国近300所高校代表队参与。哈工大深圳校区代表队由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2022级本科生蒋宇萱、朱逸鹏,2023级本科生宋汶峰,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2022级本科生韩学超、唐丹宇和基础学部2023级本科生胡千羽组成。在曹峰、王拴、陈书湄、周宇、陈晓彬、晏飞翔、陈怡沐、陆敬予老师的联合指导下,队员们认真研读文献、精心设计实验,每周开展备赛专题讨论,最终在赛场上展现出扎实的理论基础与完善的实验设计,赢得了现场评委与兄弟院校师生的连连好评。

中国大学生物理学术竞赛是国内高校大学生物理学领域的顶级赛事之一。该赛事是一项以团队对抗为形式的物理竞赛,以培养参赛者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协作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理念,对提升学生的团队合作、组织协调、交流表达能力大有裨益。

全国高校电气电子工程创新大赛

日前,由中国电工技术学会主办、三峡大学承办的第三届高校电气电子工程创新大赛收官。哈工大深圳校区代表队一路过关斩将,出色完成了现场性能测试与终审答辩,以全国第五名的优异成绩荣获全国一等奖。这是哈工大深圳校区首次在该赛事中收获国家级奖项。

电力电子创赢赛道赛题紧扣新能源汽车、光伏、储能等行业的发展需求,要求参赛团队制作高压差、高功率密度、高效率的双向隔离电源,对同学们的理论分析和动手实践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校区参赛作品是一款具有双向变换和隔离功能的DC-DC转换器,该转换器的输入电压范围为36-60VDC,输出电压为400VDC,额定输出功率为1kW,实现了双向高效稳定的输出电压。此外,硬件电路充分考虑保护电路设计、热设计以及整机系统的功耗控制,确保整体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实现了环保节能的设计目标。

哈工大深圳校区参赛团队由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2021级本科生虞劲锋、万翔宇、刘思诺、王宏杰、朱铃听旋组成,实验与创新实践教育中心谷宇、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李成睿共同担任指导老师。

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

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总决赛日前在哈尔滨工程大学落下帷幕。经过为期三天的激烈角逐,哈工大深圳校区南工绝影智能车队表现优异,斩获国家级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充分展现了校区青年学子良好的实践创新能力。

智慧巡检赛项要求选手们基于导航、计算机视觉、智能车和无人机协同等前沿技术,结合机械设计改装,使无人机和无人车系统能够自主完成空地协同和城市大楼的巡检任务。赛场上,队员们沉着冷静,在适应未知赛道情况下稳定发挥,作品展现出了出色的协同表现和较高的识别正确率。经过激烈的对抗与竞速,“摩托组”刘翔、朱伟文、米心妍获一等奖。“天途创意组智慧巡检”孙鹏、罗尚毅、朱骥、苏以、王知原获一等奖。“镜头组(NXP)”张立、吴俊炜、刘浥获二等奖。“越野组”屈宇辰、赵彬涵、张尔言获二等奖。实验与创新实践教育中心葛亚明、苗志怀、杜惠任主要指导教师。

为取得好成绩,南工绝影战队的成员在备赛期间开展了嵌入式系统编程、控制理论、电子电路设计等多领域的学习培训。同学们夜以继日、反复调试,努力克服各种干扰,不断优化控制模型,尽一切努力让车模跑得又快又稳。对于同学们而言,这是一次工程实践能力与团队协作能力的双提升。

全国大学生操作系统设计赛

近日,第四届全国大学生计算机系统能力大赛操作系统设计赛总决赛在杭州举办。哈工大深圳校区学子斩获内核赛道一等奖1项、功能赛道5项二等奖。这是哈工大深圳校区在该项赛事中连续四年获得全国一等奖。

全国大学生计算机系统能力大赛是由系统能力培养研究专家组发起,由全国高校计算机教育研究会主办,面向高校大学生的全国性大赛。本届比赛自2024年2月启动以来,得到了各高校师生的积极响应,内核设计赛道与功能挑战赛道分别有来自全国高校的239支队伍和350支队伍报名参赛。

依托广东省一流本科课程《操作系统》教学团队,校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共组建6支队伍出征大赛,其中1支队伍征战内核实现赛道,5支队伍征战功能挑战赛道。在6个月的备赛期中,各参赛队伍专注各自设计领域迎难而上、积极备赛,最终斩获佳绩。指导教师夏文、李诗逸、仇洁婷获大赛优秀指导教师奖。

中国高校智能机器人创意大赛

第七届中国高校智能机器人创意大赛吸引了来自全国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501所高校的7086支队伍参赛,经过激烈角逐,哈工大深圳校区参赛队伍再创佳绩,斩获全国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

王梓治、郑柏烽、陈哲锴组作品《HeadEase Bot——头部洗护一体机器人》,才子航、谭晋骞、覃炫堡组作品《RobotCube_Masterrr》获一等奖,蔡卓畅、陈子博、赵子睿组作品《出行助手智能鞋柜》获二等奖,刘喆熠、朱敏欣、李明哲组作品《哈哈大王》获二等奖,王梓治、郑柏烽、蔡卓畅、陈子博组作品《潮汕老爷车》获三等奖。

中国高校智能机器人创意大赛以“更好、更快、更强”为主题,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努力构建提出问题、设计方案、具体创作和后期孵化一体化的人才培育链条,助力机器人领域杰出人才培养。

全国大学生物联网设计竞赛(华为杯)

在2024全国大学生物联网设计竞赛(华为杯)全国总决赛上,哈工大深圳校区“SCIM_Intelligent队”的阎相君、陈豫、李嘉琪、杜亚龙和“评委敢问我敢队”的李春阳、许逸桐、张志涛、区文灏分别在仇洁婷、夏文、杨新聪三位老师指导下,荣获全国总决赛一等奖以及全国总决赛二等奖。

全国大学生物联网设计竞赛由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和物联网工程专业建设研究专家组共同发起,旨在激发物联网相关专业学生创造创新创业活力,为行业发展培养更多创新型人才。此次大赛由全国高等学校计算机教育研究会主办,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协办,吸引了来自全国835所院校的3294支队伍同台竞技。

“SCIM_Intelligent队”针对老旧汽车改造升级这一实际需求,开发了一套端云协同的汽车后装智能座舱系统。团队成员充分利用了华为云IoTDA设备接入服务、华为云语音合成服务、阿里云大模型服务,同时在树莓派5上部署端侧AI模型,并利用ArkTS语言开发了适用于手机和平板的HarmonyOS App,最终实现了车辆远程控制、车载中控屏、智能语音助手、驾驶员疲劳监测功能,得到了评审专家的认可。

“评委敢问我敢队”的参赛作品“智慧停车场”采用OpenHarmony 的rk3568开发板,结合华为云IOTDA设备接入服务、RDS数据库服务、OBS对象存储服务、FunctionGraph函数工作流等技术,设计了停车场设备与云端服务之间的数据链路,实时监控停车场的使用情况,为车主停车提供自动化服务,还在华为云Astro Canvas实现了数据大屏及手机小屏的可视化开发。团队作品受到了竞赛评审专家的广泛关注,最终收获佳绩。

iCAN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

日前,2024iCAN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商道杯”管理决策模拟挑战赛全国总决赛在合肥举办。哈工大深圳校区潘心怡、王双双、盛小芩,黄愉峰、黄梓洋、郭保汛同学组成的队伍收获全国一等奖,实验与创新实践教育中心王婷、杨轶担任指导老师。这是哈工大深圳校区首次参加“商道杯”管理决策模拟挑战赛,过程中充分展现了校区青年学子在创新创业领域的深入思考和巨大潜力。

“商道杯”总决赛采用现场路演答辩形式开展。参赛队伍需模拟上市公司股东大会情景,各团队对公司过去6年的经营情况做总结陈述,向全体股东展示未来发展潜力。答辩过程包括陈述发言和评委提问两个环节,要求参赛队伍结合理论知识与实际案例进行分析,清晰阐述企业模拟经营策略。

iCAN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起源于北京大学,自2007年创办以来,致力于为高科技创新创业搭建交流平台,被誉为“最具原创精神的青年创新盛会”。本届“商道杯”由iCAN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组委会主办,吸引了来自全国359所高校的3441支团队同台竞技。

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

在第十七届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全国决赛中,由哈工大深圳校区41名本科生和6名指导老师组成10支队伍斩获全国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全省一等奖3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充分展现了校区师生在计算机设计领域的“硬实力”。

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是全国普通高校大学生竞赛排行榜榜单赛事之一,由教育部计算机相关教学指导委员会发起举办。大赛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创,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大赛涉及软件应用与开发、物联网应用、大数据应用、人工智能应用、信息可视化设计、数媒静态设计、计算机音乐创作以及国际学生“汉学”等多个领域,为青年学子使用计算机开展设计工作提供了广阔平台。

哈工大深圳校区参赛学子表示,这次比赛是一次难得的学习和锻炼机会,备赛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挑战都成为了学习过程中宝贵的经验。将以本次比赛为契机,不断提升计算机设计水平,努力将专业知识运用到实践当中。

立破并举的“哈工大之道”

新华社北京6月5日电 6月5日,《新华每日电讯》发表题为《立破并举的“哈工大之道”》的报道。

始建于1920年的哈尔滨工业大学历史悠久。

2020年6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致信祝贺哈尔滨工业大学建校100周年,在贺信中指出,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党的领导下,学校扎根东北、爱国奉献、艰苦创业,打造了一大批国之重器,培养了一大批杰出人才,为党和人民作出了重要贡献。

如今,紧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哈尔滨工业大学坚持立破并举,纵深推进人才培养、队伍建设、科学研究、内部治理等四项重点领域改革,以超常规举措破解发展难题,为重大科研成果培育提供支撑,为创新拔尖人才培养开路探索。

加速“奔跑”:培养更多杰出人才

火箭拔地而起,直冲云霄,轰鸣声、欢呼声、鼓掌声交织,“天都一号”“天都二号”卫星成功发射。3月20日,在位于海南省的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由思政教师、专业教师、辅导员、学生党员、本硕博学生组成的哈工大思政实践团见证了这一历史时刻。

“以前都是在视频中看,这次能到现场观摩,太震撼了。航天的伟大、国家的强大……种种自豪涌向心头。”哈尔滨工业大学航天与自动化大类大一学生苑芮宁难掩激动,更加坚定了自己逐梦航天的选择,立志要从“喜欢看星星”的孩子成为“能够触摸星空”的航天人。

这是哈工大创新开展“大思政教育”的一个缩影。哈尔滨工业大学党委书记熊四皓介绍,近年来,学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注重将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有机融合、互联互促,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体系,服务国家需求和发掘自身潜能并举的人才培养生态日臻完善。

前不久,一个名为“尖班”的新项目引来不少关注。哈尔滨工业大学本科生院常务副院长赵雅琴介绍,这是一项专门选拔与培养新时代顶尖创新人才的新举措,将设立院士担任导师的全新平台,进一步打造本博贯通成长新路径。

实际上,早在2020年推行首届“院士班”,也就是一批由院士领衔或担任班主任的特色班,已经为哈工大探索人才成长规律、破除本科教育积弊埋下了伏笔。

“学分少了,并不意味着学的知识少了,而是通过课程重构,让内容精简、节奏紧凑,可以把更多时间和精力用在锻炼思维和实践能力上。”作为首届“院士班”的一员,今年即将毕业的王伟鉴感受颇深。在他所在的“小卫星班”,学生的总学分从原来的179.5学分缩减至160学分,可以根据爱好和特长,在航天专业及全校任意专业中选择一个主修、一个辅修,为复合型人才培养提供了更多可能。

在哈工大,很多同学感慨入学后的体验“远超预期”“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以“院士班”“战略班”“总师班”为代表的品牌工程,以学术大师、工程巨匠、业界领袖和治国栋梁四类杰出人才为目标的培养体系,正在帮助越来越多青年学生在“强国有我”的跑道上加速奔跑。

对于机电工程学院2020级本科生周柏宇、陈斌来说,今年1月参加学院专门组织的本科综合设计(论文)答辩,得以提前半年毕业,让他们有机会提前规划个人未来。

以往,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只在毕业前进行,现在可以由本科综合设计(论文)课程代替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让学有余力的学生拥有更多选择。目前,这一改革已推广至全校大二至大四本科生。

“只有超常规,才能破陈规;不是停则退,而是慢则退。”中国科学院院士、哈尔滨工业大学校长韩杰才坦言,这种培养创新人才的紧迫感,来自全球科技迅猛发展的客观事实,来自国家急需行业和产业发展的实际需求,更来自不少家长和学生的深切期望。

师资强,教育方能强。今年4月,2024年东北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论坛在哈工大举行,学校研究生导师发展中心正式揭牌,旨在面向拔尖创新人才和卓越工程师,大力提升校内外研究生导师队伍的整体水平。

伴随一系列重磅举措,一场以高质量为导向的教育变革正在变成现实。学校已开设人工智能通识类、专业类课程231门,已出版数字课程56门,另有19门数字课程正在建设中。前不久,“人工智能技术在自主学习模式下电工电子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案例成功入选教育部首批“人工智能+高等教育”应用场景典型案例名单。

“将人工智能技术引入实验教学后,学生可以利用数字化教学资源开展自主学习,在满足个性化需求的同时,提升了学习的兴趣和效果。”哈尔滨工业大学电工电子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常务副主任李琰说。

紧密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哈工大进一步深化“招生—培养—就业”一体联动。校本部本科生生源全国平均排名4年连升15位,2023年进入全国前十,国防航天领域就业人数再创历史新高,学生就业率在C9高校和工信部部属七所高校中均位居第一。

为国而“新”:打造更多国之重器

5月28日,在空间站机械臂和地面科研人员的配合支持下,神舟十八号乘组圆满完成第一次出舱活动。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哈尔滨工业大学副校长刘宏团队领衔的问天舱机械臂团队,已多次支持航天员成功完成出舱活动。

多年来,这一团队始终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开展集智攻关,从国家重大工程项目中凝练重大科学问题,聚焦空间机器人领域关键科学问题和国际前沿探索,成为重大工程项目与前沿基础研究有机结合的典范。

“过去我们仰望太空,总觉得遥不可及;如今,许多需要抵达太空才能进行的实验,在地面上就能完成。”在有着“地面空间站”之称的空间环境地面模拟装置处,哈尔滨工业大学空间环境与物质科学研究院院长李立毅向新华每日电讯记者介绍。

这是我国航天领域首个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由哈工大联合中国航天科技集团联合建设,于今年2月27日正式通过验收,成为学校向“新”发力、打造国之重器、服务强国建设的典型例证。

李立毅回忆说,装置建设过程中,团队发挥“靠天、靠地、更要靠自己”的硬核作风,秉持“越是打压制裁,越要自立自强”的斗争意志,战胜了诸多困难和挑战,最终实现重大突破。

知难而进,难能可贵。瞄准航空航天、新材料、先进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哈工大始终以超前布局统领基础科研与应用研究,深入发掘科教资源,不断建设国家级创新平台,加强核心技术攻关,加快打造形成新增长极。

参与探月、探火,助力天宫、北斗、华龙一号;继工程学后,材料科学学科进入ESI全球前万分之一;2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基础科学中心获批,2个团队入选国家创新研究群体;11项原创性成果登上《自然》《科学》等顶级学术期刊;一批教师获中国青年科技奖、青年女科学家奖、科学探索奖……

聚焦“真问题”,哈工大不断建强“有组织”的科研体系,实现了一系列从“0”到“1”的原创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支撑国家重大工程。

将创新资源的效能最大化,关键在转化。

“科研团队有技术,行业企业有需求,我们要做的就是进一步深化产学研用协同,推动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哈尔滨工业大学先进技术研究院院长王丛菲说,从制约科研成果转化的堵点、难点出发,学校推出了“学科团队+技术转移中心+产业化区域平台”的成果转化新模式,将以先进技术研究院为平台,打造黑龙江先进技术高质量发展引领区。

自20世纪90年代起,哈工大在国内较早开展小卫星技术研究,如今已有20多年的理论基础和工程实践,形成了诸多核心技术。作为成果转化的结晶——哈尔滨工大卫星技术有限公司已是一颗“行业新星”,带动了卫星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协同发展,在推进航天高技术成果落地转化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龙江三号”通信试验卫星发射成功,“天都二号”探月卫星发射成功,“微纳双星”发射成功……好消息一个个传来,有着“中国航天第一校”之称的哈工大已经成功发射20余颗卫星。

逐梦深空,远未止步于此。

5月8日,由哈工大牵头,联合百余家单位共同发起成立商业航天产业技术联盟,将进一步发挥基础研究主力军和重大科技突破生力军的作用,全力打造商业航天产业集群,加速推动航天产业发展。

持续“出圈”:汇聚卓越发展新动能

“五四三二一,发射!”今年1月,率先开放校园的哈工大迎来一批特殊游客——来自广西的11名“小砂糖橘”和哈工大师生一同观摩了模型火箭发射。一时间,哈工大星、校训石、航天馆等入列社交媒体平台上的“种草清单”。

“尔滨现象”火爆“出圈”,坐落于百年老街中央大街的哈工大中心,人气爆满。体验尖端科技、感受国之重器、浸润科学精神,吸引不少游客专程慕名而来。自2022年5月开放至今,这里已累计接待游客超160万人次,举办各类科普讲座270余期。

“2032,哈工大见”“这就是我要追的星”“星辰大海等我来”……在电子留言簿上,小朋友们用稚嫩的笔触写下自己的感受,许下科学报国的心愿。为迎接纷至沓来的参观者,哈工大组建的科普团队已达200余人,累计有7000余人次师生开展志愿服务。

伴随丁香盛开,这所百年名校与百年名城的“碰撞”,描绘着越来越多新图景。

前不久,位于哈尔滨市南岗区花园街历史文化街区的哈工大中俄联合校园大门初现,庄重沉稳、典雅大气,不少市民前来围观。在教育部、黑龙江省的大力支持下,这一中俄合作项目取得丰硕成果,成为中俄两国深化科教合作的新名片。

夏日已至,在洒满阳光的暖廊里,不少学生伏案学习,安静专注。这就是被网友称为“哈工大航站楼”的暖心之地,夏可遮阳远离暴晒,冬可挡雪单衣穿行……如今已开展第四期建设,建成后总建设长度2243米,将实现一校区东西南北基本贯通,二校区形成闭环。

更多的改变,正在哈工大校园悄然发生。

本科生高质量四人间成为现实,硕士生二人间、博士生单人间指日可待;学生公寓空调安装全覆盖,学生“洗浴不出楼”;地下公寓体育馆再度升级,风雨操场即将投入使用……

4年来,学校坚持以师生为中心的理念,聚焦师生实际需求,持续推进美丽校园建设,着力打造更加宜学、宜教、宜居的校园环境,在持续“出圈”的同时,师生的幸福感、获得感显著提升。

美好故事在流传,优良学风在传承。

去年11月,“哈工大同一宿舍3人全部当选院士”冲上热搜,“规格严格,功夫到家”的校训影响着一代代学子急国所需,成长成才;

正值毕业季,今年毕业生中,学校共有182个寝室全员升学,这样的新故事再次“刷屏”,为哈工大坚持五育并举、培育时代新人再添新注解。

随着一系列改革推进,哈工大以更有活力、更具动力的风貌,在祖国东北角筑起人才与科创高地——

全面推进核岗定编,以科学精准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推动干部“能上能下”;以关键业绩贡献度为准绳,优化科研人员薪酬体系;“多劳多得、优劳优酬、不劳不得”鲜明导向持续落地,引导广大教职工激发内生动力……

建校104年来,这个“英雄的校园”里,已有143位省部级领导干部、123位两院院士、168位大学书记和校长、450余位航天国防总师、54位共和国将军从这里走出。2020年以来,新增两院院士5名,新增国家级人才317名。

开启新征程,哈尔滨工业大学广大师生表示,将始终赓续红色血脉,在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不断改革创新、奋发作为、追求卓越,以扎实业绩向新中国成立75周年献礼。

相关问答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怎么样?设有哪些专业...

[回答]具有博士学历的教师占81.5%。40岁以下教师49人,占60.5%。学院现有各类全日制学生2641人,其中本科生2507名,硕士研究生99人、博士研究生35人...40岁...

哈工大电子通信专业有哪几个?

哈工大电子通信类有五个专业,包括通信技术、电子信息技术、信息战技术、遥感科学与技术、电磁场与无线技术,其中通信技术和电子信息技术是国防和黑龙江省的核...

哈工大电子信息工程的实力及就业前景?

电子信息工程是一门应用计算机等现代化技术进行电子信息控制和信息处理的学科,主要研究信息的获取与处理,电子设备与信息系统的设计、开发、应用和集成。电子...

哈工大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怎么样?

业大学是一所以理工为主,理、工、管、文、经、法、艺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国家重点大学。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A类高校...行列,...

哈工大电子信息学院是什么档次?

哈工大是电子信息学院是985哈工大是电子信息学院是985

哈工大深圳电子信息研究生怎么样?

国内第四,不错的。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电子信息专业学位非全日制研究生(计算机技术方向)培养注重与地方实务部门协同培养法治与社工人...

哈工大电子信息工程哪个专业最好?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最好。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是哈工大很好的专业,世界排名都是靠前的,师资队伍配置非常好,学科建设后劲足。半导体材料和器件是专业的方向,...

哈工大光电专业就业前景?

就业前景好的,找工作比较顺利吧,应该是偏光电方向的,也学光学系统设计,只是停留在书本和软件学校也挺好的,就是老自诩是哈军工传人,挺不好的,那都是老黄历了,...

哈工大计算机与电子通信专业如何?

哈尔滨工业大学的计算机与电子通信专业都是非常不错的专业,哈尔滨工业大学是工信部所属的全国重点大学,也是985大学,211大学,它的计算机专业,航空航天专业,...

哈工大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怎么样?

哈工大电子工程专业仅次于哈工大的机器人专业我,哈工大的电子工程专业在全国理工大学当中,他也是数一数二的,要想考上这个专业学生的分数一定会很高,必须是一...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