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武清:“五大创新平台”构建产业新生态
天津武清正在打造“五大创新平台”,以此满足高端项目和人才发展需要的产业生态,实现产业链迅速聚集。资料图片
北交控天津武清产业基地,将成为集研究、设计、研发、制造、测试验证于一体的轨道交通行业领先的产业化综合平台。 资料图片
铁科院武清产业基地车间流水线,正在进行轨道交通领域关键零部件的生产、组成。 新京报记者 段文平 摄
在位于天津市武清区源和道26号的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简称“铁科院”)武清产业基地,新京报记者看到,一条条智能化车间流水线,正在进行轨道交通领域关键零部件的生产、组装等,而在另一边,已经生产组装完成的铁路车辆制动盘被标注上了长株潭、青藏线等字眼进行分类摆放,等待出厂。
从2014年铁科院进驻武清区,到目前武清产业基地五期项目结构封顶,再到以此为中心成立产业联盟,打造轨道交通智能制造领域的产业集聚平台和研发孵化平台,铁科院武清产业基地见证了武清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下的非首都功能承接、产业发展与创新。
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进入第六年,武清区的产业发展也进入一个新阶段,以“五大创新平台”建设为抓手,建设多层次产业创新平台,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立足“4+1”重点产业,构建完整产业转化链条
武清区位于京津两大直辖市的中间点和京津冀三省份的交汇点,北邻北京城市副中心,西靠河北廊坊,近临北京新机场和临空经济区,区位优势得天独厚,是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重要核心区,是疏解非首都功能的重要承载地。
在日前举行的武清区京津冀协同发展和“五大创新平台”建设主题集中采访活动中,天津市武清区委书记戴东强表示,武清要主动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大格局,努力当好先锋猛将、唱响重头戏。
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深入推进,武清加快产业发展与创新,围绕“五大创新平台”建设,立足智能科技、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和节能环保“4+1”重点产业,搭建多层次产业创新平台,加快促进平台经济和应用场景招商,引育发展新动能,大力营造产业发展新生态,打造高端产业集群。
戴东强表示,研发创新、小试中试、通用制造、市场营销服务、投融资服务等“五大创新平台”是武清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通过五大平台,来构建一个产业新生态,实现产业的集群化发展。
天津市武清区科技局原局长、南蔡村镇党委书记连欣表示,“五大创新平台”是武清区产业发展的整体思路,是打造产业新生态的一个关键性章法。“武清作为京津冀城市群中的重要节点,需要世界级产业集群作为发展支撑,我们的思路是,打造公共开放协同创新的‘五大创新平台’,以系统的生态化的思维,来解决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特别是技术转化短板。”
具体来看,武清区依托现有院所资源,打造高端研发创新平台;集聚高校院所优质项目和生物医药产业链上下游龙头企业,打造公共小试中试平台;发挥武清开发区的“多平台一中心”优势,打造共享通用制造平台;探索搭建应用场景常态化对接机制,打造市场营销推广平台;推动成立科技金融服务联盟,打造科技型企业投保贷一体金融服务平台。
业内人士认为,“五大创新平台”构建起从研发、孵化、转化到大规模产业化的完整链条,满足各个发展阶段的企业需求,为推动高端产业集群化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事实上,为了推动“五大创新平台”建设,武清区从顶层设计层面进行了重点推动。2019年10月,武清区政府印发《武清区进一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政策措施》,其中第一大板块的第一条就是聚焦“4+1”产业,打造“五大创新平台”。2020年9月,武清区与天津市科技局举行共建合作签约仪式,双方就“五大创新平台”建设、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及产业化、打造高端产业集群签署共建合作协议,最大限度争取市科技局政策、资源多方位支持。
形成重点项目清单,加快培育重点创新平台
目前,武清已经形成一批“五大创新平台”建设重点项目清单,包括中铁检验认证重点实验室、华为-安擎人工智能昇腾生态适配中心、浪潮医疗大数据科技研发平台等30个平台纳入创新平台项目库。
值得关注的是,针对区域内的两个重点产业——生物医药产业、智能科技产业,武清区还专门搭建了“五大创新平台”。诸如在生物医药方面,打造创新药物研发平台,推动红日药业在平台建设、新药研发取得突破,“脓毒症治疗药物关键技术”实验室于日前获批市级企业重点实验室;打造检验检测服务平台,推动诺禾致源、金匙医学等企业开展行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并以区级创新项目形式支持企业在类靶向代谢组学数据库方面开展研究。
截至目前,武清区已经汇聚生物医药企业150余家。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红日药业、金匙医学、怡和嘉业3家企业获得天津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应急防治”科技重大专项立项,红日药业和怡和嘉业分别获得天津市科学技术奖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特别奖一等奖和二等奖。
在智能科技方面,目前武清区也已集聚相关企业120余家,领域遍布安可系统、操作系统、安全大脑、数据库建设、区块链等。
产业“裂变”加速,打造高端产业集群
随着“五大创新平台”推进,产业“裂变”加速,包括产业孵化和产业集群化发展势头迅猛。位于武清开发区的华龛生物科技公司研发平台,核心技术是清华大学的科技转化成果,在自主知识产权的原创性3D微组织工程技术基础上,推出了系列3D细胞技术产品,专注于解决定制化、规模化、自动化、高质量的干细胞培养扩增工艺。
值得关注的是,华龛生物正在与国内外多家干细胞制剂企业合作开展细胞治疗技术研究,并与同样位于武清区的汉氏联合、金匙医学等企业共同构成了生物医药产业链。
同样,浪潮集团打造的健康医疗大数据智能服务平台,已成功列入天津市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重大项目。连欣表示,通过这个基础平台将延伸出更多的单体项目、产业,目前图灵心血管项目已经在这个平台上利用大数据技术开展健康医疗开发,后期将会配合应用场景支持该项目的发展。
同时,武清区深挖铁科院和北交控创新能力及细分领域资源,搭建智能轨道交通产业平台。这个平台汇聚了铁科纵横、华铁经纬、哈威克科技等产业龙头企业,从规划、研发、产品、应用和上市,囊括产业链的上下游。连欣表示,“我们有信心将其打造成世界级的产业集群。”
此外,以智慧武清建设为契机,也使得一大批安可系统、信创系统龙头企业在武清区集聚。今年,包括华为、360等产业巨头与武清区签署了框架合作协议,华为与武清区企业安擎计算机合作建设“华为-安擎人工智能昇腾生态适配中心”,“这个平台不仅能够汇聚大批企业,也将引领智能科技产业的重大突破。” 连欣说。
“形成产业新生态,不怕企业不来”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搭建“五大创新平台”,形成产业新生态,进而推动产业集群化发展、吸引优质企业、优秀人才落户武清。在戴东强看来,“五大创新平台”就像生产线,把科学家变成优秀的企业家。“我见过新疆的坎儿井工程,我们的打法就像是坎儿井工程,研发创新就是源头活水,地下暗渠就是小试中试,沙漠戈壁变成绿洲就是产业化,形成产业新生态,不怕企业不来。”
数据显示,2017年以来,武清区已经承接吸引北京优质项目976个。今年前三季度,武清区新引进北京项目111个,实际利用内资57.6亿元。一批新动能、新基建项目签约落地,特变电工研发总部项目已完成供地,投资102亿元的中国电信京津冀大数据基地项目一期工程正在进行主体施工,二期计划年底前完成部分桩基工程。
值得关注的是,今年以来,武清区更是聚焦“4+1”主导产业,吸引北京科技创新资源到武清落户。目前,已有42家首都高校院所与武清开展了产学研合作,为区域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此外,武清区承接载体建设也已进入快车道。据介绍,京津产业新城(国家大学创新园区)有序推进,目前已完成起步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城市设计和产业布局规划。同时,武清区按照“双高引领、双轮驱动、双向发力”要求,同步推进产业招商,已签约储备34个高质量项目,总投资207亿元。京滨工业园、京津科技谷拓展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均已报市政府等待批复。规划面积约90万平方米的开发区“生物谷”,储备生物医药项目30个。
前沿举措
武清将推颠覆性人才引进政策
“我们要创造这样的土壤生态,好苗子来了才能待得住。”在武清区京津冀协同发展和“五大创新平台”建设主题集中采访活动上,戴东强频频强调人才与产业生态的关系,“产业生态就如土壤,而人才需要好的土壤才能留住。”
目前,武清区正通过“五大创新平台”打造产业新生态,实现产业的转型升级。摆脱传统的园区模式,建立真正开放共享平台,为协同发展提供多层次服务。
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关键要靠创新驱动,创新驱动关键是人才驱动。戴东强将人才和产业的关系比作“鸡和蛋”,人才离不开产业,产业离不开人才,不论缺少哪一个,另一个的存在就不成立。那么如何吸引人才来到武清,如何让武清留住人才,已经成为武清高质量发展势必要解决的问题。
在引才政策制定方面,武清区一直与时俱进,不仅根据大环境需求变更目标人才,而且及时放低人才引进门槛,抢占引才先机。
数据显示,2019年武清区引进高层次人才475名,兑现各类人才奖励资金达4071万元。此外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正式挂牌启用,在全国范围内举办各类招聘活动175场,提供就业岗位19万个,达成就业意向1.6万余人。
连欣就是近年来武清区高层次人才引进中的一员,她笑称自己是“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的参与者、见证者和受益人。连欣回忆道,天津市与清华大学一直有战略合作关系,特别是在青年干部人才的交流与引进方面。
2014年,作为清华大学的青年教师连欣被武清区的人才引进政策所吸引。“武清对于年轻人很友好,不论是生活环境还是生活成本。更重要的是发展平台,非常重视年轻人的发展。”连欣这样说道。
武清区对于人才的重视和使用,着力在搭建成长平台上下功夫。在区科技局工作期间,连欣得以充分发挥自身的高校资源和科技工作经验。武清区的发展前景对于人才的重视和关怀,让连欣选择留下,一直到现在。
为了实现高质量发展,更好地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承接非首都功能,目前武清区还在继续革新人才引进政策。据了解,武清区下一步将推出颠覆性的人才引进政策,配合京津产业新城,吸引更多优秀年轻人到武清来发展。
采访活动中,戴东强提到,人才落地是一个动态过程,人是活的,是会变化的,要针对人才需求制定出更精准的人才政策,这样的人才政策才有吸引力。
数说
30个
武清已经形成一批“五大创新平台”建设重点项目清单,包括中铁检验认证重点实验室、华为-安擎人工智能昇腾生态适配中心等30个平台纳入创新平台项目库。
42家
截至目前,已有42家首都高校院所与武清开展了产学研合作,为区域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976个
2017年以来,武清区已经承接吸引北京优质项目976个。今年前三季度,武清区新引进北京项目111个,实际利用内资57.6亿元。
4071万元
2019年武清区引进高层次人才475名,兑现各类人才奖励资金达4071万元。
207亿元
武清区按照“双高引领、双轮驱动、双向发力”要求,同步推进产业招商,已签约储备34个高质量项目,总投资207亿元。
120家
武清区已集聚智能科技相关企业120余家,领域遍布安可系统、操作系统、安全大脑、数据库建设、区块链等。
采写/新京报记者段文平 见习记者 饶舒玮
特变电工,在武清“装备升级”!
关注“一城一带一商圈”之京津产业新城
一项项创新的突破技术,一个个紧张忙碌的车间,一场场精彩绝伦的主题报告……8月12日,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在武清区主持召开“绿色智慧能源装备技术论坛暨新产品鉴定会”,行业顶尖专家学者汇聚一堂,围绕电力装备技术创新、装备体系绿色升级、网络化智能化转型发展、推广应用及电力装备行业合作等重点方向进行学习交流。作为此次活动的承办方之一,特变电工京津冀智能产业园精彩亮相,为武清优渥的营商环境作了一次完美侧写。
新产品鉴定会上,由特变电工京津冀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SRESPL-8400/33风力发电用机舱内置天然酯绝缘油变压器”等13项新产品技术,经过鉴定委员会院士、专家们的认真审查和深入讨论,一次性通过国家级鉴定,其中5项技术产品达到国际领先水平,7项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这些产品都是特变电工近年来围绕国家新型电力系统建设需求,在新能源和储能领域推出的一些具有行业领先水平的创新产品和系统化解决方案,其中多款都是在武清的特变电工京津冀智能科技产业园生产的。
“特变电工京津冀智能科技产业园各产线的智能化、数字化、信息化水平非常高!”在论坛举行期间,与会人员对特变电工京津冀智能科技产业园现场考察,产业园各车间的研发功底、自动化水平、质量检测系统、信息化建设以及产业工人呈现的状态,令他们赞叹不已。作为特变电工着力培育的高端中低压电力设备及铁心配件研发智能制造生产基地,京津冀智能科技产业园正在为特变电工输变电产业集团注入新的活力。
近年来,特变电工主动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在武清相继设立了10余个重点经营实体。各企业之间发挥聚集优势,联合技术研发,形成上下游联动和一体化发展机制,依托天津区位优势和人才政策优势,与天津市“产、学、研”相关单位借势借力,打造输变电高端装备制造和新能源产业高地,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和国家“一带一路”建设。“一直以来,武清区委区政府,包括汽车园都非常关心我们产业园的发展,为企业发展提供相应政策,回应企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比如协助我们申报工信、发改、科技等部门相关扶持项目,支持做好人才引进。可以说,我们产业园在武清‘落户’之后,非常地安心、踏实,能够全身心投入到生产经营中。”特变电工京津冀智能科技产业园总经理杨光辉高兴地说。
群英荟萃,大咖云集。“绿色智慧能源装备技术论坛”打开了思想交锋的闸门。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电网公司一级顾问陈维江,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大学电气自动化与信息工程学院院长王成山,西安交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党委书记、教授梁得亮等多位专家学者,围绕《柔性交流输配电技术研发应用进展》《新型配电系统技术发展与挑战》《以混合式配电变压器实现分布式光伏消纳初探》等前沿技术做专题报告,探讨与分享技术革新,共话行业发展前景,以及如何肩负起时代责任,助力我国加快实现“碳达峰” “碳中和”目标,会场气氛热烈踊跃,不时响起热烈的掌声。会议期间,特变电工新变厂分别与中国华电集团物资有限公司、中国中煤能源集团有限公司等多家大型能源电力企业签署合作协议,也让与会人士对特变电工在武清的发展充满信心。
黄汉杰
特变电工股份有限公司总裁
为积极响应国家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特变电工在国家经济重点发展区域京津冀环渤海经济区进行战略布局,规划在天津武清建设“一基地、六中心”,致力将武清“一基地、六中心”打造成为驱动特变电工开启二次创业、未来三十年发展的人才高地。下一步,特变电工将进一步发挥产业优势、技术优势,深入实施输变电产业倍增计划,聚焦“产业链”,培育“人才链”,激活“创新链”,打造成为特变电工“一高两新”产业发展新引擎,为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作出更大贡献,也为推动武清智能电网设备产业蓬勃发展贡献力量。
硕果累累鼓舞人心,号角声声催人奋进。会后,特变电工京津冀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宋辉充满信心地说:“我们要以此次新产品鉴定会为契机,加快提升产业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完善服务新能源发展需求的产品结构,持续打造和巩固输变电全产业链系统集成能力优势,为国内及全球电力事业发展以及能源互联网建设提供最节能环保、最贴心的输变电装备和系统解决方案!”与此同时,武清也将继续深入推动市委市政府“十项行动”、区委“3+1+1”工作思路落地见效,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大力支持企业创新,与企业携手共赴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相关问答
武清劳动力招聘天津市武清区劳动力市场4月24日招工都有什么信息?
劳动力是每周134你说的24号是周二所以没有招聘会劳动就业信息一、卓越亚马逊公司招聘仓库操作员:男女不限,若干名,18至35岁,高中以上学历。...劳动力是...
2021年学前教育春季高考科目及分数?
一、考试项目及其分值1.幼儿歌曲弹唱,满分90分。2.幼儿舞蹈表演,满分90分。3.声乐,满分50分。总分满分230分。上述项目的考试要求详见...一、考试项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