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

水利水电工程钻探规程 水利水电工程各阶段勘察要求

小编 2024-10-06 职业教育 23 0

水利水电工程各阶段勘察要求

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对建筑区工程地质条件和问题的调查和分析,为水利水电建筑的规划、设计施工提供可靠的地质依据。为此,与设计阶段相适应,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分为四个勘察阶段,即规划勘察阶段、可行性研究勘察阶段、初步设计勘察阶段和技术施工设计勘察阶段。对大型、重要的工程,要求严格遵循勘察阶段,按顺序完成各项工作。对中小型工程,在条件简单情况下,则可以适当压缩勘察阶段,简化工程地质勘察工作。下面,分阶段对水库区和坝址区的工程地质勘察内容、方法作一简要介绍。

一、规划阶段工程地质勘察

规划阶段的工程地质勘察任务,是了解规划河或河段的区域地质及地震情况;了解各梯级库、坝区的基本地质条件和主要的工程地质问题。对河流开发方案和水利水电近期开发工程和控制性工程选择进行地质论证,并提供工程地质资料。

(一)主要勘察工作内容

坝址区:对梯级开发坝区来说,要了解基本工程地质条件,注意河谷第四系分布,重要不良地质现象的分布和规模;岩层透水性及可能产生渗漏的地段。近期开发工程和控制性工程的坝区,应在上述基础上进一步了解坝基软弱夹层大致分布;坝区内大断层、活断层及缓倾角断层情况;风化壳深度;透水层及隔水层大致深度;岸坡稳定条件及地下水高程。对第四系地区应了解其厚度及基本物理性状,尤其要注意不良土石体的分布。

水库区:梯级开发库区内,要了解严重威胁水库规划方案成立的重大不良地质现象(主要是滑坡、泥石流,岩溶的分布)以及大规模的浸没、塌岸和严重渗漏可能性问题。近期开发工程和控制性地段,应对上述有关问题作出初步评价。

(二)一般勘察方法

坝址区:梯级开发区以工程地质测绘和物探为主,测绘比例尺选用1:5千~1:1万(平原区1:1万~l:2.5万),物探工作主要布置不少于3~5条物探剖面,以了解覆盖层厚度、地下水和地质构造情况。适当做些试验工作。近期开发和控制性区段,在上述工作基础上,在代表性勘探剖面上布置3~5个钻孔,主要了解地层情况.结合钻孔做压水试验工作。两岸适量布置轻型坑探工程。

水库区:主要结合区域地质调查来进行,对近期开发和控制性工程,如存在重大工程地质问题时,要进行专门工程地质测绘,有重点地布置少量勘探工作。水库工程地质测绘比例尺应选用1:2.5万~l:5万.测绘范围应包括研究渗漏问题有关的分水岭及邻谷地区。

二、可行性研究阶段工程地质勘察

总的任务是在前阶段选定的近期开发工程地段进行勘察工作,为选定坝址与引水线路、初选坝型与枢纽布置方案提供地质依据。查明库、坝区等主要建筑区工程地质条件,对场地的构造稳定性、库、坝区主要工程地质问题做出初步评价,并进行天然建筑材料初查工作。

(一)主要勘察内容

坝址区:①了解河床及两岸第四系地层厚度、分布和物质组成,特别是软土层及砂砾卵石层分布;②了解基岩岩性、分层(类),软弱夹层的分布、厚度、性质,分析其与工程的关系;③了解坝区断裂带的产状、延伸、性质、规模、充填物质,尤其是顺问断裂及缓倾角断裂,分析它们对工程的影响;④了解风化分带及各带厚度、分布规律和强度性质;⑤初步分析存在的崩、滑体等不良地质现象的形成条件、稳定性和危害程度;⑥了解坝址区水文地质条件及岩土体透水性,岩溶发育深度和主要岩溶现象的存在情况,分析渗漏的可能性。

水库区:在全面了解库区工程地质条件基础上,着重针对库区工程地质问题进行勘察研究,即:①调查库区水文地质条件,分析通过各种渗漏通道产生渗漏的可能性,特别是岩溶区,要结合岩溶发育程度和隔水层分布情况,分析渗漏途径和形式,并进行渗漏量估算,分析其对建库的影响和处理的可能性;②根据地形地貌条件、水文地质条件和第四系地层分布情况,研究浸没的可能性,初步预测浸没区范围;③调查对工程有影响的滑坡、泥石流分布,初步评价其稳定性,对土岸的塌岸情况也要作出预测;④配合地震部门对水库诱发地震问题做出可能性判断。

(二)一般勘察方法

坝址区:采用1:2千~1:5千(平原区1:2干~1:1万)的工程地质测绘。各比较坝址布置1~3条勘探剖面,其剖面应能控制坝址河床、软弱夹层、顺河断层、不稳定岸坡。手段以钻探为主,峡谷陡岸坝肩部位也可考虑平硐勘探,物探工作主要用来配合查明地质结构、风化层、覆盖层、不稳定坡体以及钻孔测井工作。钻孔应分段做压水试验(第四系地层做抽水试验)。岩土试验以室内物理力学指标测试和现场简单测试为主。对一些重要现象可开展长期观测工作,

水库区:主要采用1:1万~1:5万工程地质测绘,重点研究地段可选用较大比例尺测绘。应用物探方法配合调查滑坡体、地下水情况、岩溶,断裂带等。影响库坝址选择的重大工程地质问题,应布置勘探剖面进行钻探工作,结合钻探进行一些试验工作。

三、初步设计阶段工程地质勘察

初步设计勘察是整个勘察工作中最关键和重要的阶段,勘察工作是在选定的坝址和建筑场地上进行,旨在全面查明建筑区工程地质条件和库区存在的工程地质问题,为选定大坝和其他主要建筑的轴线、型式、规模以及有关工程地质问题处理方案提供地质资料、数据和建议。

(一)主要勘察内容

坝址区:在前阶段工作基础上,进一步加深了解如下地质内容:①在查明场地内第四系土层分布和厚度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各土层的变形模量、压缩系数、允许渗透梯度等参数,查明砂类土的振动液化条件;②在岩体详细的分层(类)基础上,结合建筑要求,分段分类提出岩体的有关物理力学性质指标,进一步查明坝基(肩)岩体内软弱夹层(或软弱结构面)的物质成分、起伏差、连通率、组合关系以及力学参数;③了解岩体各风化带的物理力学性质和抗水性,提出开挖深度和处理措施;④深入查清对工程有影响的断裂破碎带的一些细节内容,包括准确的产状、宽度、构造岩的物理力学性质等,提出处理措施;⑤查明岩土体的水文地质结构,各层的渗透系数,渗漏带的边界条件,预测渗漏量及基坑涌水量,提出防渗处理范围和深度;⑥查清坝基(肩)的工程地质条件,针对不稳定结构体、渗透变形的土石体存在情况,对坝基(肩)的稳定性做出评价.

水库区:中心内容是深入查清所存在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井做出确切结论。具体有:①详细查明渗漏地段的渗漏途径和通道、边界条件、渗透性大小等,计算渗漏量,确定防渗处理范围和深度;②在前阶段圈定的可能浸没区内,进一步搞清土层分布、结构、厚度、物理性质、毛细性、渗透性、地下水位,浸没的地下水临界深度,做出预测并提出防治措施;③查明不稳定边坡的边界条件,对近坝区的崩滑体做出稳定性判断,第四系土体库岸要预测塌岸范围,提出防治措施,④如果存在水库诱发地震可能性,即应进一步开展工作,对产生水库诱发地震的地质条件做出分析评价。

(二)一般勘察方法

坝址区:进行1:1千~1:2千的工程地质测绘。物探工作主要是配合钻探和坑探进行,

结合建筑物需要布置勘探剖面,进行一定数量的钻探工作,如坝基处要沿坝轴线布置主勘探剖面和上、下游辅助勘探剖面,勘探点间距20~l00m不等,一般孔深应深入到拟定建基面以下1/3~1/2倍坝高。大型和重要工程,一般均需布置重型坑探工程和大口径钻探,拱坝坝肩也应布置坑探工程,查明岩体结构等。结合室内试验开展一些现场试验工作,如岩体坝基的现场变形模量试验不少于4点,软弱面原位抗剪试验不少于4组。水文地质试验要兼顾到灌浆处理工程情况,进行压水(抽水)试验。视情况开展长期观测工作。

水库区:应针对专门问题采取相应的勘察方法。一般都要进行1:2千~1:1万工程地质测绘。此外,如研究渗漏问题可采用物探方法探测溶洞发育情况、地下水情况;采用钻孔揭露地下水位和进行地下水位动态长期观测工作;地下水调查的连通试验工作等。如研究浸没问题应布置适当的勘探剖面,原则上,浸没区每一地貌单元至少有两个控制钻孔;勘探剖面之间可以结合物探方法了解地下水位等条件;试验工作主要了解土的渗透性、毛细性、基本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每一浸没区主要土层的物理、化学性质试验不少于10组,塌岸区的工程地质勘察中,一般每隔200~3000m布置一条勘探剖面;各土层应做不少于10组的物理力学性质试验。

四、 拔术 施工设计阶段工程地质勘察

本阶段的基本任务是利用施工开挖条件验证已有地质资料,补充论证新发现的工程地质问题。进行施工地质编录、预报和验收工作。提出施工期工程地质监测工作的建议。

主要工作内容是对新发现的问题和临时建筑地点的补充勘察和评价;施工开挖面的记录描述工作;配合设计、施工等部门进行地基处理和其他验收工作。

勘察的方法视具体情况面而定,一般采用超大比例尺的测绘、专门性的勘探、试验工作。同时,继续完善长期观测工作。

上述对各勘察阶段的研究内容及工作方法作了一般性介绍,实际工作中,可参照有关规范的细则指导工程地质勘察工作。

KAT8— 2023矿区地下水动态长期观测技术规范

ICS73.020

CCS D 14

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行业标准

KA/T8— 2023 代替 MT/T633— 1996

矿区地下水动态长期观测技术规范

Technicalspecification forlong

term monitoring ofgroundwaterin mining area

2023-10-26发布

2024-01-31实施

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 发 布

KA/T 8— 2023

目 次

前言 Ⅱ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与定义 1

4 一般要求 2

5 地下水的观测 2

6 地表水的观测 3

7 水样采取 4

附录 A(规范性) 资料整理 、量水建筑物制作和水化学分析 5

KA/T 8— 2023

前 言

本文件按照 GB/T1.1— 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 1部分 : 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

本文件代替 MT/T633— 1996《地下水动态长期观测技术规范》,与 MT/T633— 1996相比 , 除结构 调整和编辑性改动外 ,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

a) 将原文件名称更改为 “矿区地下水动态长期观测技术规范 ”;

b) 增加了 “术语和定义 ”(见 3) ;

c) 更改了地下水动态观测的重点观测对象(见 4.1,1996年版的 3.1) ;

d) 增加了地下水动态观测自动化的要求(见 4.2) ;

e) 增加了矿区是否需建设气象站的量化指标(见 4.4) ;

f) 更改了地下水动态观测需编制的成果资料(见 4.6,1996年版的 4.3.2) ;

g) 增加了地下水流向的观测方法(见 5.1.2) ;

h) 更改了地下水观测工作前或工作过程中应掌握的资料(见 5.2.1,1996年版的 4.2.1) ;

i) 增加了井下新出水点的观测要求(见 5.2.6) ;

j) 增加了矿井涌水量的观测方法(见 5.2.7) ;

k) 更改了抽(放)水过程中取样标准(见 7.4,1996年版的 6.5) ;

l) 更改了水样采取的技术要求(见 7.6,1996年版的 6.6、6.9、6.10、6.11、6.12) ;

m) 更改了水样检测分析的内容(见 7.7,1996年版的 6.1) ;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

本文件由中国煤炭工业协会提出 。

本文件由煤炭行业煤矿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

本文件起草单位 : 中 煤 科 工 西 安 研 究 院(集 团) 有 限 公 司 、中 国 矿 业 大 学 、晋 能 控 股 煤 业 集 团 有 限 公司 。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 :李功宇 、牟林 、穆鹏飞 、代振华 、刘峰 、王德璋 、张清虎 。

本文件及其所代替文件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

1996年首次发布为 MT/T633— 1996;

本次为第一次修订 。

KA/T 8— 2023

矿区地下水动态长期观测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矿区地下水观测 、地表水观测 、水样采取的方法和技术要求 。

本文件适用于井工煤矿(区)地下水动态长期观测 ,其他类型矿山可参照执行 。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 , 注日期的引用文 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 适用于 本文件 。

GB/T12719 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探规范

GB50027 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

MT/T672 煤矿水害防治水化学分析方法

MT/T1091 煤矿床水文地质 、工程地质及环境地质勘查评价标准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

3.1

地下水动态长期观测 long

term monitoring ofgroundwater

对一个矿区(矿井)的地下水动态要素(水位 、水温 、流量 、水质等) ,选择有代表性的含水层(体) 、涌 水点 、地表水体 、泉 、水井等按照一定的技术要求进行观测 、记录和资料整理的一项技术工作 。

3.2

观测网 monitoring network

在目标区域内用于掌握地下水动态的观测孔(点)组成的控制网络 。

3.3

平水期 averagewaterseason

河流 、湖泊处于正常水位的时期 。

3.4

枯水期 low waterseason

流域内地表水流枯竭 ,主要依靠地下水补给水源的时期 。

3.5

丰水期 high waterseason

江河水流主要依靠降雨或融雪补给的时期 。

3.6

水样 watersample

为检验水体中各种规定的指标 ,不连续或连续地从特定的水体中取出的有代表性的一部分 。

KA/T 8— 2023

4 一般要求

4.1 矿井应当对井田内地下水动态进行长期观测 ,观测指标应包括水位(水压) 、流量 、水温 、水质等 ,观 测对象包括主要含水层 、含水体 、涌水点 、地表水体 、泉 、水井等 。

4.2 对于长期性观测点 ,宜安装地下水动态监测系统 ,将观测指标与矿井涌水量联网同步观测 。

4.3 矿区(矿井)应建设并不断完善地下水动态长期观测网 ,观测网建设应根据矿井水文地质条件复杂 程度及防治水工作需要编制专项设计 , 由煤矿总工程师组织审查 、批准 。

4.4 矿井应当加强与当地气象部门沟通联系 ,及时收集气象资料 ,建立气象资料台账 ;如果矿井 30km 范围内没有气象台(站) ,气象资料不能满足安全生产需要时 ,应当建立降水量观测站 。

4.5 地 下 水 动 态 长 期 观 测 设 施 应 采 取 有 效 保 护 措 施 , 观 测 所 使 用 的 仪 器 、仪 表 应 定 期 进 行 计 量 检定 。

4.6 各 项 地 下 水 动 态 观 测 成 果 应 及 时 整 理 检 查 , 录 入 水 文 地 质 信 息 管 理 系 统 , 如 有 疑 点 或 异 常 时 , 应 及 时 复 测 纠 正 。 原 始 记 录 应 认 真 填 写 并 及 时 整 理 装 订 成 册 , 长 期 保 存 , 应 编 制 的 常 用 资 料 参 照 附 录 A.1的 规 定 。

5 地下水的观测

5.1 观测网的布置

5.1.1 观测网一般宜覆盖补给区至排泄区的整个地下水系统 ,在地下水系统范围过大的情况下 , 观测 网宜以矿井为主缩小范围 ,但应能控制矿井排水形成的降落漏斗 。

5.1.2 长期观测孔(点) 一般宜沿地下水的流向布置 ,若观测区域内有自然或人工排泄点时 ,宜以排泄 点为中心布置至少两条互相垂直的观测线 ,可采用示踪法 、自然电位法 、基于图像处理的单孔流向观测 法等方法测定流向 。

5.1.3 了解地下水与地表水联系的观测孔(点) ,宜垂直于地表水流向布置观测线 。在河流流入和流出 观测区域的地段 ,宜布置垂直于河流的观测线 。

5.1.4 观测大气降水入渗情况的观测孔(点) ,宜结合小流域均衡观测 ,沿地下水流向布置观测线 ,必要 时可布置两条互相垂直的观测线 。

5.1.5 矿 井 涌 水 点 和 矿 区 (矿 井 ) 水 源 地 的 地 下 水 动 态 观 测 , 宜 以 矿 井 和 水 源 地 为 中 心 布 置 观 测线 。

5.1.6 观测网布置前 ,应收集以下资料 ,包括但不限于 : 矿区水文地质图 ;

观测区水文地质图 ;

井上下对照图 、矿井充水性图 ;

以往气象 、水文资料 ;

以往地质及水文地质资料 。

5.2 地下水观测技术要求

5.2.1 观测孔在使用前应根据观测目的和使用要求 ,按照有关规程做好洗孔和隔离止水工作 ,使用过 程中若有堵塞 ,应及时清理 。

5.2.2 充分利用现有观测点(观测孔 、水井 、泉 、采(老)空水排泄点 、涌水点等) 进行观测 ,新增观测点应 弥补原有观测点的不足 ,覆盖水文地质条件发生重大变化的范围和规划接续的采掘区域 。

5.2.3 已接入地下水动态监测系统的地面 、井下钻孔等观测点 ,应进行实时监测并定期形成台账 ,不具

KA/T 8— 2023

备接入条件的 ,应进行人工观测 。列入当地或矿区(矿井)总体观测网的观测孔每月观测不少于 3次 ,其 他每月观测 1次 ,突水或出现水位异常变化时应加密观测频次 。

5.2.4 水井观测水位前 ,如果水井取水需恢复至静水位后再进行观测 。

5.2.5 井下应当分水平 、分 煤 层 、分 采 区 布 设 观 测 站 进 行 涌 水 量 观 测 , 正 常 情 况 下 每 月 观 测 不 少 于 3 次 。生产期间有条件的矿井可分工作面(采空区) 观测 ,每天观测不少于 1次 。对于涌水量较大的断裂 破碎带 、陷落柱 ,应当单独布设观测站进行观测 ,每月观测 1~ 3次 。 涌水量出现异常时 、井下发生突水 时或者受降水影响的雨季时段 ,观测频次应适当增加 。

5.2.6 对于井下新揭露的出水点 ,在尚未掌握其变化规律前 ,应每日观测 1次(水量 、水温) 。对溃入性 涌水 ,在未查明突水原因前 ,应间隔 1h~ 2h观测 1次 , 以 后 可 以 适 当 延 长 观 测 间 隔 时 间 。 涌 水 量 稳 定 后 ,可按井下正常观测时间观测 。

5.2.7 矿井涌水量的观测方法应保持观测的连续性 ,可采用容积法 、堰测法 、浮标法 、水泵有效功率法 、 流量计法 、流速仪法等测量方法 。每次至少要进行 3次测量 ,取平均值为观测数据(部分量水工具的制 作要求符合 A.2的规定) 。

6 地表水的观测

6.1 河流观测

6.1.1 观测内容包括水位(包 括 洪 水 位) 、水 深 、流 量 、流 速 、水 质 、结 冰 厚 度 等 , 必 要 时 应 测 定 含 砂 量 。 对与矿区(井田)内充水含水层可能有水力联系的河流 ,应进行河流漏失量或补给量的测定 。 如果河流 在不同河段的渗漏差别显著 ,应分段测流 。

6.1.2 河流观测站位置选择原则 :

河流观测站应选择在顺直的河段 ,顺直河段长度一般不少于洪水时主河槽河宽的 3倍 ~ 5倍 ; 河流观测站的水流要平稳 ,避开回流 、死水及有显著比降的地段 ;

应避开妨碍观测工作的地物 、地貌 、冰塞 、冰坝及工业生产中排泄废水 、污水的地点 ; 观测站的上 、下游附近 ,不应有砂洲 、浅滩 、淤积故道(牛轭湖) ;

山区河流观测站应选择在水流比较稳定 、河底比较平坦的河段 ,如急滩或窄口的上游 。 6.1.3 河流观测要求 :

每年在平水期 、丰水期 、枯水期至少各观测 1次 ,进入汛期后应加密观测频次 。

断面测流应采用仪器测定 。测流断面两岸所设置的固定标桩及水尺的水准量 ,其精度不得低 于等外水准点的要求 。多断面流量测量时 ,应按照从下游向上游的顺序测流 。

流量测定方法 ,应根据观测精度要求 、流量大小 、水深 、水位涨落等情况选择 。 流速仪法 一 般适 用于水深不小于 0.16m 的河流 ;浮标法仅在测量准确度要求较低 ,或用流速仪法测量有困难时方能允许 采用 。量水建筑物法在流量很小时适用 ,常用的有容积法 、堰测法等 。

采用流速仪测量时 ,测速垂线数见表 1,垂线上流速测点的分布见表 2。

6.2 池塘、湖泊等其他地表水的观测

6.2.1 池塘 、水库 、湖泊 、内涝积水与塌陷积水区的观测 ,应选择易观测的地方设立固定标桩和水尺 ,测 量水深 、积水范围 、积水时间 ,计算积水量 。 临近有水文(水利)局或观测站的 ,应收集观测数据 。

6.2.2 对矿区(矿井)内地面渗漏地段 ,应着重在雨季观测 。漏失严重的重要地段 ,应在汇水范围内分 段或分区观测其漏失量 。

6.2.3 各点测速历时一般不应少于 100s。洪水时期可适当缩短 ,但不应少于 50s。河流暴落或受漂浮 物 、流水严重影响 ,可缩短至不少于 20s。测点上流速脉动现象严重时 ,应延长测速历时 。

KA/T 8— 2023

表 1 流速仪测速垂线数

水面宽 m

<5

20

50

100

300

测速垂线数条

5

8

10

15

20

表 2 流速测点分布表

水深或有效水深 m

垂线上测点数目和位置

悬竿悬吊

悬索悬吊

畅流期

冰期

>1.0

>3.0

5点(水面 、0.2、0.6、

0.8水深 、河底)

6点(水面 、冰底或冰基底 、 0.2、0.4、0.8有效水深 、河底)

0.6~ 1.0

2.0~ 3.0

3点(0.2、0.6、0.8水深) 或 2点(0.2、0.8水深)

3点(0.15、0.5、0.8有效水深)

0.4~ 0.6

1.5~ 2.0

2点(0.2、0.8水深)

2点(0.2、0.8有效水深)

0.2~ 0.4

0.8~ 1.5

1点(0.6水深)

1点(0.5水深)

0.16~ 0.2

0.6~ 0.8

1点(0.5水深)

1点(0.5水深)

7 水样采取

7.1 对于长期存在的井下出水点 、钻 孔 、采(老) 空 区 等 观 测 点 , 水 样 宜 原 位 采 取 , 每 季 度 不 少 于 1次 。 涌水量波动剧烈时 ,井下发生突水或受降水影响的雨季时段 ,采样频率应适当增加 。

7.2 在河流 、湖泊 、池塘 、水库中采取水样 ,水样采取 、检测每年不少于 2次 , 丰 、枯水期各 1次 ,应在积 水线 0.5m 以外的水面下采取 ,尽量避免混入岩石微粒及悬浮物等异物 。

7.3 采取水样前 ,应将水样瓶洗涤干净 ,并在采样时用采取水样的水再次冲洗 。

7.4 抽(放)水过程中采取水样 ,可将水样瓶伸入出水口中心处采取 ,并同时采取备用样 1个 。 长期观 测孔取样 ,应先进行抽(放) 水 。抽(放) 出水的体积应大于孔(井) 中水柱体积的 2倍 ~ 3倍 , 然后按 抽 (放)水过程中取样方法采取 ,也可将取样器或水样瓶下入含水层进行采取 。

7.5 采取水样时 ,应在现场记录水的颜色 、气味 、透明度等物理性质 。水样采取后应立即包装好 ,填写 标签 ,注明化验项目 ,送往化验单位 。

7.6 特殊指标的水样 ,水样采取应与化验单位联系 ,并按其要求采取 。

7.7 水样应进行基本指标检测 ,有特殊要求的可增加选择性指标检测 ,检测内容符合附录 A.3的规定 。

KA/T 8— 2023

附 录 A

(规范性)

资料整理、量水建筑物制作和水化学分析

A.1 地下水动态长期观测资料编制

应收集 、编制的常用资料包括 :

主要含水层等水位线图 ;

矿井涌水量观测成果台账 ;

气象资料台账 、地表水文观测成果台账 ;

钻孔水位台账 ;

井泉动态观测成果及河流渗漏台账 ;

抽(放)水试验成果台账 ;

矿井突水点台账 ;

水质分析成果台账 ;

水源水质受污染观测资料台账 ;

水源井(孔)资料台账 ;

防水闸门(墙)观测资料台账 ;

地下水水化学相关成果资料 。

A.2 量水建筑物法使用工具制作要求

A.2.1 容积测流容器 ,一般可用木板 、钢板 、混凝土或浆砌块石做成 ,容积的大小可根据水量的大小而 定 ,一般不应小于 1 m3 。

A.2.2 堰测法 :一般用矩形堰 ,梯形堰 , 三角堰 。堰板 一 般用木板或铁板制成 ,应平整光滑 。堰口边应 做成坡度 45°的斜坡 ,堰下水流应形成自由落体 :

矩形堰适用于大于 50L/s 的流量 。矩形堰堰板顶应保持水平 ,顶宽 一 般为 2倍 ~ 5倍最大堰 上水头 ,最小不少于 0.25m ,最大不大于 2 m。

梯形堰适用于 10L/s~ 300L/s 的流量 。采用坡度 1:0.25的梯形缺口堰板 。堰口应严格保持 水平 ,缺口底宽应大于 3倍堰上水头 ,一般应在 0.25m~ 1.5m 范围内 。

三角堰适用于 1L/s~ 70L/s 的流量 。采用底角为 90°的等腰三角形缺口堰板 ,使其分角线恰 好在垂线上 。堰上水头不超过 0.3m ,最小不小于 0.05 m。

A.3 水化学分析

A.3.1 基本指标

煤矿水害防治水化学分析中应检测的指标 :

阴离子 :Cl- 、SO- 、HCO 、CO- 、NO 、NO 。

阳离子 :Ca2+ 、Mg2+ 、Na+ 、K+ 、Fe2+ 、Fe3+ 、NH 。

其他 :pH、可溶性固体 、可溶性 SiO2 等 。

A.3.2 选择性指标

在基本指标的基础上 ,可选择性增加其他指标 :

微量元素 :F、Br、I、B、P等 。

KA/T 8— 2023

同位素及放射性元素 :D、18O、3 H、34S、14C、U、Ra、Th、Rn等 。

其他 :耗氧量 、溶解氧 、H2S、TOC、UV254等 。

相关问答

我想知道钻探地质编录的规范及编录方法步骤?

你没学过吗?岩心编录首先要记录,矿区,孔号开孔时间,机号,主要负责人,什么型号钻机,再记录岩心所在深度,回次,方向,岩石的物理性质及化学性质,还要定...

地质勘探安全规程全文?

地质勘探安全规程是指为了加强金属与非金属矿产资源地质勘探作业安全的监督管理,预防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根据安全生产法等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制定的规定。...

水源井抽水试验规范?

规范一:水源井抽水试验层的孔径一般不应小于10mm规范二:水源井抽水试验下过滤器时,过滤管的直径不应小于108mm,观测孔的孔径不应小于75mm规范三:水源井抽...

水利水电工程的压实度和地基承载力的检测规范是什么?-懂得

目前涉及水利水电工程的土方回填压实度和地基承载力的检测主要规范(依据)如下:1地基及基础工程根据《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检验与评定规程》SL176-...

钻探施工中主要技术要领有哪些?

为地质目的服务的多种技术方法中,钻探方法是一个主要而又最直接的手段.因此,钻探施工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地质勘查效果。根据钻探施工技术规程的有关要求,钻探施...

水利水电工程的压实度和地基承载力的检测规范是什么?-机智...

根据《建筑地甚处理技术规范)其中规定:强夯处理后的地基,在竣工验收时,承载力的检验通常使用原位测试、静载试验、室内土工试验。强夯处理后的地基...

地质勘探安全规程是什么?

4·15野外营地选择应遵守下列规定:a借住民房应进行消毒处理,并检查房屋周边环境、基础和结构4·15野外营地选择应遵守下列规定:a借住民房应进行消毒处理,并...

地质勘探,施工前进行地勘,遇到岩石后应钻探多少米,规范规定,...

[最佳回答]勘探孔的深度主要是由勘察的目的决定的,你们是施工前的勘探,那么主要应该是针对具体建筑物进行的,勘探深度的要求一般要超过建筑物基础的10~30m.这...

工程勘察布孔深度和布孔数量的问题?

勘探孔的布置、数量和深度规定:1、应布置在反应堆厂房周边和中部,当场地岩土工程条件较复杂时,可沿十字交叉线加密或扩大范围。勘探点间距宜为10~30m。...勘...

怎样理解《地质勘探安全规程》中“井下设备禁止接零”?

井下电气设备禁止接零,井下应采用矿用变压器,若用普通变压器时,禁止中性点直接接地。不得由地面中性点直接接地的变压器向井下供电。井下电气设备禁止接零,...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