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头条

模具注塑产品温差线 结合线(溶接线)

小编 2024-10-06 培训头条 23 0

结合线(溶接线)

一.熔接线的形成原因:

产生熔接痕的主要原因,系由若干胶熔体在型腔中汇合在一起时,在其交汇处未完全熔合在一起,彼此不能熔合为一体而形成熔合印痕。其具体分析如下。(1)注塑模具 :①若各浇口进入型腔的熔体速度不一致,易使交汇处产生熔接痕,对此,应采用分流少的浇口形式,合理选择浇口位置,如有可能,应尽量选用一点式浇口。② 若浇口数量太多,或浇口截面积过小,使得熔体在进入型腔后分成多股,且流速又不相同,很易产生熔接痕,对此,应尽量减少浇口数,并增大浇口截面积。③若模具中冷料井不够大或位置不正确,使冷料进入型腔而产生熔接痕,对此,应对冷料井的位置和大小重新进行考虑。④ 浇注系统的主流道进口部位或分流道的截面积太小,导致熔体流入阻力增大,而引起熔接不良,对此,应扩大主流道及分流道截面积。⑤若模具的冷却系统设计欠佳,熔体在型腔中冷却太快且不均匀,导致在汇合是产生熔接痕,对此,应重新审视冷却系统的设计。(2 )注塑工艺: ①若注射压力过低,使得注射速度过慢,熔体在型腔中温度有差异,这种熔体在分流汇合时易产生熔接痕,对此,应适当提高注射压力。②若熔体温度过低,低温熔体在分流汇合时容易形成熔接痕,对此,应适当提高熔体温度。③如必须采用低温成型工艺时,可适当提高注射压力和注射速度,从而改善熔体的汇合性能,减少熔接痕的产生。(3)注塑设备: ①若注塑机的塑化能力不够,塑料不能充分塑化,导致在充模时产生熔接痕,对此,应核查注塑机的塑化能力。②若喷嘴孔直径过小,使得充模速度较慢,也容易产生熔接痕,对此,应换用大直径的喷嘴。③若注塑机的规格过小,料筒中的压力损失太大,易导致不同程度的熔接不良,对此,应换用的规格的注塑机。(4)塑件: ①若塑件壁厚相差过大,熔体在充模范时多在薄壁出汇合,此处易产生熔接痕,对此,要使塑件壁厚相差不致过大,且应当平稳过渡。②若塑件某处壁厚过薄,熔体在此处的固化速度很快,导致产生熔接痕,对此,在设计塑件壁厚时要注意不能过薄。③若塑件上的嵌件过多,熔体在流经这些嵌件时,其流速、流线和温度都会发生变化,当熔体在交汇时易产生熔接痕,对此,应尽量减少嵌件数量。(5)原料: ①若润滑剂过少,熔合体的流动性差,易产生熔接痕,对此,应适当增加润滑剂的添加量。②若原料中含湿量大或易挥发含量高,受热后产生大量气体,使得排气不及导致产生熔接痕,对此,应将原料干燥或清除易挥发物质。③若脱模剂用量太多或品种不符,都易使塑件表面出现熔接痕,对此,要尽量少用脱模剂或用品种相符的脱模剂。

二.避免熔接线的措施

(一).通常熔料温度、注射速度、压力、流量、模具温度的调节都通过设备来实现, 参照成型条件标准小幅度调整,逼近理想值。

(二).需要修改模具的情形可能有以下几种:(1) 熔接痕处夹有气泡, 需要在对应的分型面增设排气孔: 熔接痕处气泡的形成是由于当两股熔料汇流时, 所包围的气体没有及时排除, 而留在了塑件内部, 在熔接痕表面形成凹坑, 可以通俗地称之为“困气”。究其原因, 可能是对应位置的分型面研配过紧, 以致气体无法排出; 也可能是合模后, 型腔高度尺寸过度不均匀(塑件壁厚相差较大) 造成。针对前一种情况, 常通过增加或增大排气槽来改善, 以目前国内应用最广泛的PP 料为例, 根据PP 料的溢料间隙为0. 03 mm这一参数,为避免溢料形成飞边,排气槽间隙为0. 01 ~ 0. 02 mm最理想。为便于模具加工和成型过程中型腔的清理, 排气槽的位置多数情况会选择开在定模的分型面上,并尽量开设在型腔的最后充满处。对于型腔高度尺寸过度不均匀的情形,只能通过“补焊”和“打磨”的方法来调整型腔尺寸,这是难度最大,也是模具技术人员在调试中最怕遇到的, 它的调整方法和下面要讲到的熔接痕高度始终超差的调整方法一致。(2) 熔接痕深度始终超差, 需要调整塑件也即模具型腔的厚度。(3) 熔接痕的位置偏向塑件中部, 需要调整浇口的位置。

(三)材料选择:制品选材时,应在满足力学性能要求的前提下,尽量选用表观粘度低,相对分子质量小,不含填料或非增强的材料,以利于熔体汇合时的良好熔合;选用无定形韧性材料或半结晶性材料,有利于提高熔接痕的强度;应避免选用无定形脆性材料;如必须选用增强材料时,从提高熔接痕强度的角度考虑,应优先选用含量低的粒状或短纤维增强的材料。

(四)改进模具结构:产生分支料流几乎是不可能避免的,特别是大型注塑件。浇口数量与位置应以既不使制品产生多而明显的熔接痕,又能顺利充满型腔为基本依据。对成型面积大或流程长的制品,选用多浇口比单浇口更有利于减轻熔接痕;采用热流道技术,有利于熔体熔合,不易形成明显熔接痕;若应用CAE模拟技术来确定制品与模具结构及浇口位置,更有益于避免熔接痕对制品质量的影响;模具充分排气或采用真空引气,以及在熔体最后充填位置增设溢流穴,均有利于减轻或消除熔接痕;模具冷却水道设计应远离熔接痕所在位置,并保持冷却均匀,从而有利于料流前锋面熔体的相互熔合,提高熔接质量,减轻熔接痕的外观明显程度.

(五)优化成型工艺参数:

(1)提高熔体和模具的温度,能降低熔体的粘度,增大链段的自由度,减少充模时间和冷却速率,使大分子链有足够的松弛时间,进行扩散和缠结。两股熔体流相遇后更容易相互结合,形成互穿网络结构,增加玻璃纤维在界面的穿越密度,改善熔接痕强度。但是熔体和模具温度不能无限制提高。首先,随着温度上升,高聚物分子将会发生热解,从而改变了材料的性质,在制件表面形成斑点。其次,提高温度之后,所需要的能量以及对模具的性能要求也相应提高,增加生产成本。

(2)增加保压压力,给分子链的运动提供了更多的动能,能够促进两股熔体的相互结合,提升熔接痕强度,但是同样也提高了对模具性能的要求,而且容易形成溢料、飞边等其他缺陷。

(3)增加注射压力和速率,缩短了充模时间,使两股熔体在还具有较高的温度和活性时就能够相遇,因而熔接痕强度比较高。同样,这也对模具的要求提高,而且使产生气泡和亮斑等缺陷的几率增大。另外,提高注射压力,使熔体致密导致附加流动阻力、粘度增大,相当于降低熔料温度。每升高6.9×106Pa(70大气压),对不同聚合物所相当于降低的温度值为:PP降6℃、PA66降4℃、PMMA降2℃。在这一意义上反而不利于熔接痕强度的提高。

(4)冷却的设计:若冷却水道距熔体汇合处太近, 则接缝处的熔体因温度降低, 粘度升高而无法充分熔合,必产生明显的熔接痕。冷却设计不当,还会造成模具温度分布相差过大, 致使熔体充模时型腔不同部位因温差导致填充速度不同, 从而引起熔接痕。

提高以上几点工艺参数,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熔接痕强度,但同时可能会带来其他方面的不良影响,并且不能完全消除熔接痕的出现。因此,需要经过多次试验或者数值模拟,不但使熔接痕的强度得到大幅提高,而且使制件的整体性能达到最佳,符合成本要求,才能进行实际生产。

三.熔接线的定义及分类

在注塑成型过程中,当采用多浇口或型腔中存在孔洞、嵌件、以及制品厚度尺寸变化较大时,塑料熔体在模具内会发生两个方向以上的流动,当两股熔体相遇时,就会在制品中形成熔接痕(weld line),并且熔接痕现象并非注塑成型特有,其他的塑料成型加工中如反应注射、吹塑、压铸等也会遇到熔接痕问题。尽管熔接痕是在模具充填过程中形成的,但它们的结构、形状和性质与整个注塑成型过程相关。(1)按产生方式的不同 ,熔接痕一般可分为冷熔接痕(cold weld line)和热熔接痕(hot weld line)。当注塑件体积或尺寸较大,为缩短注塑时间,常采用多注入口的方式注入熔体,当两股面对面流动的熔体相遇后,不再产生新的流动,这时所产生的熔接痕称为冷熔接痕 ;当熔体流动中碰到障碍物(如嵌件)后,分成两股或多股熔体,绕过障碍物,分开的熔体又重新汇合并继续流动,这时所形成的熔接痕称热熔接痕2. 另外,当制件厚度差过分悬殊时,流体流经型腔时所受的阻力不同,在厚壁处阻力小,流速快;而薄壁处则阻力大,流速慢。由于这种流动速度的差别,使来自不同壁厚处的熔体,以不同的流速相汇合,最终在汇合处也会形成熔接痕。3.充模时熔体的喷射现象也可能引起熔接痕。 但这往往是由于浇口设置不合理造成,可以通过增大浇口尺寸、改变浇口位置或采用适宜的浇口形式而加以避免。

四.如何利用moldflow的结果:

1. 熔接线及熔合线会造成结构及外观的问题。熔接线及熔合线应位于不明显的地方,要求强度的地方应避免熔接线及熔合线的产生。

2. 成型条件可以改变熔合区域的品质, 当发生熔接线的区域的温度不低于注射温度的20度时,熔合区的品质是良好的。

3.热熔接线的性能要明显优于冷熔接线

4.Moldflow 的熔接线模拟结果生成后,要把熔接线结果图叠放在熔体流动前锋温度图上,并激活前锋温度图,观察熔体的前锋温度是否小于熔体的凝固温度,两股相遇熔体的前锋温度差是否大于10℃。如果熔体的前锋温度小于熔体的凝固温度,那么熔接线就会提前凝固,不利于熔体的融合,造成熔接线处的机械性能下降。如果两股相遇熔体的前锋温度差大于10℃,那么熔体融合得不好,也造成制件的机械性能降低。把熔接线缺陷的结果叠放在气泡结果图上,观察熔接线是否与气泡结果重合,如果两者重合,会大大降低熔接线处制件的强度,这种情况是应该避免的。最后把熔接线缺陷结果叠放在填充时间结果上,观察熔接线是否出现在最大填充时间处,如果两者重合,则熔接线一般出现在充填的末端,最可能在制件的表面上,这种情况也是应该消除的。

5. 一般而言,汇合角大于135 度时形成熔合线,小于135 度时形成熔接痕,如下图所示。熔合线的性能明显优于熔接痕,汇合角对熔接缝的性能有重要影响,因为它影响了熔接后分子链熔合、缠结、扩散的充分程度,汇合角越大,熔接缝性能越好。

以上结合线解决方案为:内侧二支Boss孔内针的高度减低,针头部尽量倒角分化,此用意也是让结合线在过针头部汇合的夹角延后,汇合线缩短不明显,结合模具温度及射出速度调整,

五。实际案例表达:

2.1 优化浇口位置调整结合线分布

如下图产品在开模时,原始两点进浇会导致外观面上产生结合线,利用Moldflow 调整浇口个数及位置,直到结合线位置重新分布到非外观区域,分析出最合适的浇口,最终成型出合格的产品。

Fig 5外观面上有结合线

Fig6调整浇口位置后结合线位置转移

Fig7成型出产品外观OK

2.2调整产品局部特征解决熔接线问题

如图Fig8 产品为汽车配光镜,外观件,成型材料为透明PC,产品尺寸: 63×20×26mm,成型出来产品问题是RR 花纹附近有熔接线,调整工艺条件无法消除,用Moldflow 分析,发现由于RR 花纹处产生明显滞留,导致熔胶汇合产生熔接线,如图Fig9

Fig8 实际产品RR花纹附近有熔接线

Fig9 Moldflow分析出RR花纹附近有滞留

对此一般解决办法自然是调整肉厚,但是究竟将肉厚调整到多少为最合适呢?根据经验可能很难判断,反复试模成本高,赶不上交期…这时利用Moldflow 分析可以帮到我们:根据以上介绍结合线是否可见跟汇合角度的关系,我们将产品RR 花纹处的肉厚分别增厚0.2mm,0.4mm,0.6mm 三种方案,分别进行Moldflow 分析,从充填模式我们不难发现其中只有肉厚增加0.6mm 的那一种,充填后没有结合线,如图Fig10

Fig 10从充填模式可见, RR加厚0.6mm 流动模式最好

2.3调整产品壁厚解决熔接线、包封问题

下图产品为汽车转向灯遮光罩,材料为PC,汽车外饰透明件外观要求高,如图Fig11Moldflow 壁厚检查可以看出,产品中间壁厚为1.5mm 时,边缘较厚为2.8mm, 利用Moldflow 进行最佳浇口位置分析,如图fig12,可以发现产品最佳进浇位置位于产品中间部分的两侧,为此我们设计了两种进浇方案进行对比.

如图Fig13,方案之一,从左边进浇,从流动模式及结合线分布可以看出产品右边会有结合线产生;方案之二,如图Fig15,从右边进浇,从流动模式及结合线分布可以看出产品左边会有结合线产生,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产品流动模式不好主要是产品结构(壁厚)导致,从浇口因素改善效果不明显,所以我们着手方向应该是调整产品壁厚。

Fig14从左边进浇,右边会有包封、结合线Fig15从右边进浇,左边会有包封、结合线

之后我们把产品中间厚度从1.5mm 增加到1.8mm,之后重新进行Moldflow 分析,如图Fig17,优化后的充填模式很顺畅,没有包封和结合线,最后成型出的产品外观OK。

2.4采用阀浇口解决熔接线问题

案例:汽车仪表板本体骨架

如果产品大而且复杂,经常采用多个浇口,如果这些浇口都同时开放,在浇口中间会产生很多熔接线,影响外观。经常采用的方法就是采用阀浇口, Fig 19 是汽车仪表板本体骨架,由于是外观件而且产品大,模具设计采用7 个浇口,如果不采用阀浇口,产品上会形成很多熔接线,从图中看出,采用阀浇口后,开启顺序从中间向两端依次打开,有效地避免了结合线的产生。

Fig 19 汽车仪表板本体骨架7个浇口及采用阀浇口后依次开启成型状况

2.5采用骤冷骤热模具解决熔接线问题

骤冷骤热模具可广泛应用目前用于目前DVD/DMR/BD/BR/PDVD 等视听播放器的外装面板、液晶电视机,电脑液晶显示器,汽车液晶显示器,空调、汽车内饰件、车灯、光学仪器等家电、汽车、通讯、医疗等行业。

2.6 Moldflow模拟高光成型解决方案

用Moldflow 模拟变模温成型,首先我们要了解其成型关键及它是如何是成型出高光的产品的。先来看传统成型出来的产品为何产生结合线,如图所示,两股熔融塑料波前相遇,在模壁处由于温度较低未合流而固化,产生结合线—Weld line(结合线会影响产品外观和强度),当然并非所有结合线都可见或者结合线处都很脆弱,只有当合流处温度较低才出现这种情况。

可以设想:如果两股熔料相遇时被继续加热,使熔胶在模具表面合流前没有固化,这样就有效地避免了熔接痕的产生,这也就是变模温技术的关键之一。(原理如下图所示)

由于在变模温成型过程中,最关心的问题有两点:1.如何优化温度变化曲线;2.缩短成型周期。针对这些特点,Autodesk Moldflow Insight 模拟高光成型,其设置方法简介如下:

选择变温区域mesh(可以设置多个区域多个温度)

1. 设置温度随时间变化参数

如果必要的话,可在产品表面不同位置设置不同的温度曲线,高光成型和传统注塑成型的产品充填时的塑胶表面温度差异如下图所示。

六.熔接线的危害: 注射成型过程中经常会产生熔接线,熔接线是注塑成型制品最严重的成型缺陷之一,它不但影响制品的外观质量,而且熔接线对制品强度有影响,并且在涂漆等后处理时,熔接线难以处理,所以必须缩短熔接线的长度。由于熔融树脂填充互相遇合的界面显示在表面上,致使强度及外观降低。

注射成型多穴热流道系统充填不平衡的几种特殊原因探讨

  本文只针对8穴及以上注塑模具中因热流道系统导致的充填不平衡的原因作探讨(部分内容也可作为8穴以下充填不平衡的分析思路)。充填不平衡的原因有很多。一些简单的原因如模温不均、部分浇口堵塞、温控不准确、浇口大小不一、流道直径及长短不同等等,不在本文讨论之列。本文只结合目前国内市场的实际情况,讨论以下两点:1.剪切热导致的不平衡。2.温控系统导致的不平衡。

在一些对尺寸精度及外观印痕要求较高的化妆品包材、医疗行业用品等多模穴产品生产中,经常会出现一个奇怪的现象:明明流道大小及长度、浇口大小、热流道温度、模温,模仁尺寸都一致,但做出的产品尺寸却差异很大。尤其是在短射时更为明显,有的模穴己起批锋,有的还未打饱,导致调整浇口印痕、产品尺寸等无法进行。更为奇怪的是有时把热咀温度调整一两度,产品尺寸竟然变化巨大;而有时调整一二十度都没有反应。今天就以这个现象展开讨论。

下图中是16穴模具在不同热咀温度下的最佳平衡状态,连续取样五模拍的照片。可见温度差异很大,但平衡性仍很不理想,温度最高的那个产品仍未打饱。

下图是24穴模具在相同温度条件下的短射情况。

塑胶在流道中流动时,塑胶的温度由注塑机塑化生成热量、流动剪切生成热量、热流道加热器生成热量、沿流道壁热传递散失热量四者所决定。低速注射时,流道中塑料剪切生热效果不明显,对流道中的温度分布影响不大。塑料的温度分布呈现出由芯部的高温区向流道壁逐渐降低的特点。但是在高速注射时,剪切生热显著,对塑料温度产生较大影响。越靠近流道壁剪切速率越大,生成的热量也越大。导致的结果就是流道壁附近存在突出的高温区,而芯部相对温度较低。

在下图所示的多模穴"H"形流道系统中,当塑料流经第一个分岔口时,塑料在流道中线处一分为二。在低速注射时,因塑料芯部温度较高,塑料分成两部分后高温部分流向右边;高速注射时则因芯部较冷,塑料低温部分流向右边。

塑料流流经第二个分岔口时温度分布更加复杂。曾有专家用pp料作测试,注射速度为3.06cm3/s时,流入左右两边的塑料温度基本相同;30.6cm3/s时,流入左右两边的塑料温度相差17.3°C。研究还发现,当换用高黏度的塑料时,相同射速下温差更大。这也说明了黏度增加剪切生热的效果更明显。

实验证明:剪切生热过程对流道中温度分布影响很大。由剪切生热导致的流道截面内塑料温度分布形态的变化以及塑料温度经过流道分岔口后的不对称现象是造成多型腔不均衡充填的根本原因。

上面所述的现象在有些资料中称为"转角效应"。专家们还得出一些结论,我总结如下:1.黏度对剪切敏感的塑料,转角效应越明显,反之亦然。2.厚壁制品左侧模穴流动较快,薄壁制品反之。

模穴越多,情况越复杂。

解决方案:特殊的流道设计、加入特殊的镶件都可解决这一问题。目前国内外多家公司都有成熟方案,本人也曾参与试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如需详细了解可微信于我。

上面己详细介绍了导致不平衡的一个原因,下面再来讨论一下另外一个原因一一一温控系统的原因。这个原因只存在于国产温控系统,欧美大品牌的温控系统本人目前未发现存在这个问题。

讲这个问题之前先介绍一下热电效应和温控系统测控原理。把两根不同材质的金属导线两端分别联接形成一个回路,当其所处环境温度发生变化时,回路中会产生一个变化的电流。断开一端,会在断开端有一个变化的电动势,这个现象叫第一热电效应(也称塞贝克效应)。热电偶(俗称感温线)就是根据这一现象来发明的。未断开的那一端叫热电偶热端,断开的这一端和测量电路连接的点叫冷端。测量温度时要求其冷端的温度保持不变,其热电势大小才与测量温度呈一定的比例关系。把这个变化的电动势接入温控器,让它作为一个传感器来配合MCU(单片微型计算机)工作,实现对加热器发热量能的控制。这个就是热流道系统的控温原理。在实际应用中,冷端的温度要恒定不变,这个是要通过技术手段来实现的。因为就算是一个单组的控制器,随着开机时间的增加,电子零部件的热量缓慢堆积、春夏秋冬的四季温度变化、控制器箱体放置位置不同等,它的环境温度是变化的。多组多层控制箱内部的小环境温度分布更是非常复杂。冷却风扇位置不同,负载功率不同,温控表在箱体的位置不同等都会导致冷端温度不一致,不恒定。我曾做过一个实验,在通风良好的室内环境下一台六点单层的箱体在工作半小时后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差5度。多层的箱体温差更大。目前市场上充斥着大量的劣质温控器,内部电路不能及时对环境温度的变化进行响应导致很大的误差。详细的试验过程及结果可向我私信咨询或自己试验了解。

在实际应用中为避免热源对冷端的影响,需要将热电偶冷端用导线延伸至环境温度较低较稳定的地方接入温控器。这个延伸的导线叫补偿线,它用的是与热电偶电子密度相当的材质,而且热电偶类型不同,其材质也不同。不可以用普通导线来取代,否则冷端不是环境温度较低的温控电路板,而且随料温模温而变化的模具天侧接线盒内。热电偶延长线用普通导线的温度误差约等于模具接线盒处温度减去温控箱环境温度的差值。目前行业内普遍把接线盒装于天侧的出线槽处,出线槽连通分流板槽及地侧的排水槽,这样在"烟囱效应"的作用下接线盒的温度是很高的,如有多个接线盒则各接线盒间的温差也更大。国产温控系统中热电偶延长线绝大部份用的是普通导线。就算是用专业的补偿线,补偿线也有多个误差等级,详见下表中数据。详细的试验过程及结果可向我私信咨询或自己试验了解。

  使用了补偿线也要注意线缆长度与线径的比例以及电磁屏蔽的问题。这些都将导致测量误差及稳定性。

对于温控系统,不要迷信于精度小于两度的说法,就算电子电路的误差为零,上图中补偿导线的误差也说明了这一点。对于整个热流道系统,如果说温度的误差小于五度,就目前技术水平也是做不到的。在前几天的深圳国际橡塑展上,行业巨头HASCO展出的一块巴掌大小的分流板,用3D打印制造的,其技术员明确告诉我误差五度左右。如果热咀是分体式的,热咀各处的温差将更大。

  以上文字是结合本人近二十年的行业经验,参考国内外文献资料写作的,错误之处欢迎各位指正。

下一篇将结合本人的实践经验,介绍一下热传导方程在热流道系统中的应用。

相关问答

注塑产品表面温差线怎么调?

调整注塑产品表面温差线的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1.调整模具温度:通过调整模具的温度来控制产品的表面温度。可以使用模具加热器或冷却器来调整模具的温度。...

塑胶产品阴阳色什么原因?

气纹(气痕)产生原理:在注塑过程中,开始射胶前,模腔内全是空气,当塑胶料射入模腔内时,空气被压迫往外跑,且随着进胶量的增加空气体积越来越小,这是空气就...与...

注塑机注塑产品时进胶口有流纹怎样调?

2、进料、流道中有温差,减少熔体、喷嘴和流道之间的温差3、流道中有剪切应力差,消除尖角、锐边或流道中突变引起的剪切应力差,调整注射速度4、部件壁厚、浇...

tpe注塑有流纹怎么调?

TPE注塑出现流纹的原因可能有多种,例如料筒温度过低、模具运行压力过大、模具冷却不均等。下面是一些可能的解决方法:1.增加模具的温度,主要集中在模具的进...

加热温度越高注塑产品收缩越大吗?

加热温度越高注塑产品收缩越大。在冷却时间不变的情况下,如果模具温度比较低的话,注塑件在脱模前已经得到充分的冷却,成品的内应力得到了充分的释放,当成品...

ppr塑料注塑工艺条件?

温度在180~220℃之间,注射压力30-60,速度20-50,不同机台,不同模具相差较大,不过PPR工艺相对比较简单,以产品质量好为原则6、模温高低及冷却时间的长短,影响成...

pp料做产品出来变形是什么原因?

高压力注射的前提是模具高精度,FIT模到位,否则产品会有批锋。特别是按重量、按个数计价的零件,当委托外加工时,加工厂为降低成本,会有低密度零件的产生。二、...

塑胶料PS注塑时产品拉花怎么解决-小红薯AAA6B1DC的回答...

1、首先延长料的烘干时间。确定挤出的料没有分解,降低被压,松退数加大料好松退防止料流入浇口,接模温加大流动性。2、加大注塑速度,降低注射压力。...

模具顶白怎么处理?

原因:后模温度过高或太低。改善方法:调整合适的模温。2.原因:顶出速度过快。改善方法:减慢顶出速度。3.原因:有脱模倒角。改善方法:检修模具。4.原因:成品...

注塑机低压保护时间到怎么解决

[最佳回答]设大点

猜你喜欢